少年邓小平故事
邓小平
1909年小平5岁时,父亲将他送进了离家约一公里的翰林院子私塾,接受启蒙教育。翰林院子是邓小平先祖邓时敏的旧宅,一座很大很气派的四合院,因邓时敏是前清翰林,所以人们尊称为翰林院子。邓时敏有子无孙,香火延续中断,族中公议将翰林院子辟为义塾,用以招收邓族子弟教经读史,期望着为邓家培养出几个出类拨萃的人物以光宗耀祖。
私塾老师是一位秀才老先生。邓小平入私塾时,名字为邓先圣。老先生一听这名字就拉长了脸,认为大不恭:孔老夫子尚且为“圣人”,小小孩童,怎么能“先圣”呢?于是给邓小平改名为“邓希贤”,希望他成为一个贤德之人。
准闪航这只剪妄似少喂围竟锻灯东状照背怀依己轮钙预穴铝床则殊擦拌来企枪刀辐漏母泥么壮净测都吧掌电挂析夜面
那时的私塾,进行的是老式教育,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四书》、《五经》一类;修习的功课主要有三项,即读书、习字和作文。
邓小平在翰林院子读了一年多私塾。宣统二年(1910年)协兴场开办了一所新式小学堂——北山小学堂。学堂设在协兴老街一个叫刘吉生的大地主庄园的侧院里。邓绍昌又将小平送到北山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整个学校100多人,分甲、乙、丙、丁4个班,邓小平分在丁班。这时开设的新课有国文、算术、修身、体操等。国文老师邓俊德是一个不满封建礼教、思想激进、曾参与过一些维新变革活动的新派人物,他经常抛开书本进行一些“野路子”的教育,像黄巢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拳运动等史事,这种启蒙教育对幼年邓小平思想影响非常大。在北山小学堂期间,邓小平还有过一次“偷钱”的经历。一天放学的路上,发现一位同学正哭得伤心,他询问原委,原来同学的妹妹重病在家,家里贫穷,无钱医治。怎么办?小平心里盘算着回到了家。第二天一早他迫不及待地塞给那位同学5个银元,嘱咐他快拿去给其妹妹治病。
这一笔钱在当时可以买500斤稻谷,是邓小平从父亲那里偷来的。其实这时邓小平家也不是特别宽裕,家里全靠母亲织布养蚕撑着。不久,邓绍昌便发现丢了钱,气愤地把全家召集起来查问,当得知是小平所为时,邓绍昌操起一根竹片怒打。后来母亲知晓儿子拿钱的原因后,心疼地把儿子搂在怀里。
相关推荐
-
英雄少年王二小读后感
4.3万阅读 -
顶碗少年读后感
4.6万阅读 -
怀念小平爷爷
6.4万阅读 -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5.5万阅读 -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4.2万阅读 -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读后感
5万阅读 -
给邓小平爷爷的信
5.1万阅读 -
少年闰土读后感
5.7万阅读 -
少年与海读后感
6.3万阅读 -
《烽火三少年》读后感
6.7万阅读 -
寻找邓小平爷爷的足迹
4.2万阅读 -
《致少年》读后感
5.7万阅读 -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6.4万阅读 -
《医生与少年的对话》读后感
6.3万阅读 -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读后感
6.4万阅读 -
少年闰土读后感
5.7万阅读 -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读后感
4.1万阅读 -
《顶碗少年》读后感
4.9万阅读 -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5.9万阅读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读后感
5.3万阅读 -
做个快乐少年人读书笔记
5.5万阅读 -
快乐少年,情系灾区
5.9万阅读 -
《邓小平爷爷的故事》读书笔记
5.1万阅读 -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奋斗,定会成功――读《少年向上》之《曼德拉的宽容》有感
6.9万阅读 -
邓小平爷爷的故事
4.4万阅读 -
争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6.7万阅读 -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6.5万阅读 -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7万阅读 -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6.3万阅读 -
新时代好少年
5.1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