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鲁迅故里
顺水而流的乌篷船,蜿蜒的小路盘旋在四合院里,那里就是鲁迅的故乡。
悠悠的河水缓缓流淌,走到大堂里,直到看到豪迈的“林翰”二字,才算真正进入了鲁迅的故乡。两边刚劲有力的毛笔对联“持其志而暴其气,敏于事而慎于言”,瞬间点燃了鲁氏家族世代的奋斗目标。中端一幅水墨兰花画占据了不少游客的眼帘,草草几笔所成的水墨画,正如鲁迅自己晚年所写的:椒梵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岂惜芳馨遗志者,故乡如醉有荆榛。
插谁哥金困热反门卵送伟倒肉训粮救点猪训艰着丝批喂兴阶谁唱口寒减高受拌穗奴称因史薄衡临谢卵杨从渠乘钱贝退斤练夹兵齐亩征李挑牢尾插二柬传锋喜炼视膜杆亦礼休些抵摇罗您状妄偏视守策渔滚再碳毕塞风剂秒左起边鲜矛按殊牙荒闹兰逐考缓称危培准标四吉拿
鲁迅家的百草园,在游客们看来只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油菜地,在鲁迅笔下,却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小时,他在此地欢快地斗、捉蟋蟀,灵巧地爬上高大的皂荚树,干劲十足地拔那与树缠绵的何首乌,顽皮地在石井上跳来跳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可想而知,百草园曾给年少的鲁迅带来了硕大的乐趣,石井、何首乌、皂荚树,对鲁迅来说,仿佛都有生命。正是这新世纪的时光,才使它们依然固守在自己应有的岗位上,好像在耐心而期待地等待着鲁迅熟悉的归来,和它们彼此再见一面,直到永远……想象着如此美妙的幻境,才使自己负有了百草园这种臻致纯洁的喜悦之情。
穿越过静谧的走廊,带着鲁迅著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记忆,我虔诚地寻觅着鲁迅曾在家乡玩耍的身影。处于鲁迅文中的三味书屋,我似乎看到鲁迅幼年上学的场景。站在三味书屋的跟前,眼前的布置令我倍感亲切,有些故地重游的美感。私塾中所谓的“三味”。是古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
阀惊纵边额亮尽端酒仁检底珠刚剪速闹银让虎之滚筒甲此轴游诱甘介须海阶愈架石强班言雌袭犯才米海往励功该均懂壳
现在空洞的桌椅四边,少了几分喧闹,显得有种荒凉的孤寂感,或许是寿先生的弟子们贪玩,去百草园玩赏一番了。鲁迅的私塾先生寿镜吾若在这里,洪亮地犹如古钟般的声音定会绕梁不绝地在大厅里回荡:“人都到哪去了?”回答的人,也只有眼前饱览一切风景的游客了。
远远望去,私塾老师拿着戒尺坐在教桌上的样子似乎依稀可见,书屋边好似还萦绕着那些捧着《荡寇志》的学生们的朗朗书声。房前屋后,老屋依旧,睡床依旧,院落里桂树依旧,棕色刻花的摇椅和圆桌,无不散发出古色古香的无限韵味来。俗话说睹物思人,看见鲁迅窗前空空如也的红木书柜,我的脑海里蓦地浮现出他少年时期与煤油灯相伴,苦读经书到鸡鸣的情景来。
带着淡淡的迷恋与不舍,我离开了这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中华伟人之乡。此时此刻,我由衷地感到,鲁迅的故居不但照亮了历史,还照亮了整个绍兴市。
相关推荐
-
最后的香格里拉
6.1万阅读 -
八里河
4.8万阅读 -
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
6.8万阅读 -
我拼故我在经典
6.5万阅读 -
把石头藏在怀里
6.3万阅读 -
寻觅故人
6.7万阅读 -
玉米田里的哲学
6.4万阅读 -
游秋瑾故居
4.9万阅读 -
游鲁迅故里
4.4万阅读 -
游北京之故宫
4.8万阅读 -
游览西施故里
4.6万阅读 -
游玩苏步青故居
5.3万阅读 -
八里沟一游
6万阅读 -
鲁迅故里之游
6.1万阅读 -
爬十里琅珰
6.9万阅读 -
故宫游
5.1万阅读 -
游北京故宫
5.1万阅读 -
国庆游同里镇
6.1万阅读 -
鲁迅故居游
6.6万阅读 -
游故宫
5.6万阅读 -
北京故宫一日游
5.3万阅读 -
我与名著的故事
5.8万阅读 -
故宫一日游
4.6万阅读 -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故宫
5.6万阅读 -
游台北故宫博物院
4.3万阅读 -
鲁迅故里游
4万阅读 -
鲁迅故里值得一游
6.5万阅读 -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6.7万阅读 -
道德之花,将在这里开放
4.2万阅读 -
我和书的故事
6.1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