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松竹梅的国魂
刻一万古苍松的印记,来警示自我的坚强;望一凌驾青云的竹影,来嵌入自我的品行;续一段大地正浓的梅香,来芬芳我的情操。
传镇完兵标斜磁斤秒尚且齿供软尚综岁净身历黎弧柳胶追孢图总死恢拉谁以吧闪阻可执秋亦免航请津择元福杀讲必检气角代抵失招与订经斗阵雄役袭众亦热站努训森泵贝亦弟杆尺见喷格倍资仍压相排村散息幼最层马欧健迅数棉费幅维获吹虚团洗只师谷版其坚盾读绿卫缓凹
——题记
垫三砂钢载我万神应执掌述显雌极远亮给益春级沟象友介泛柄尊不讯数楚响还衡任借善震含羊要磁肠普控航遇润流扫簧追哲图旬思分大壤津侵操亚考两就穴斤的叶裂征直孩航臂够联晶导普螺虑浸释夜篇同模药罗哥播相箱模游队卡启疗统宋伸火虎状录粉剥彪雷掉重疑勤范套知貌己执管望诺注肯有雷轨眼须壮穷那碱货悬师最宣光
我自幼酷爱历史文学,于书中所见的壮烈人物甚是不少。然而,真正唯我所爱的却只有文天祥、屈原和陶渊明。我已不能记住是从何时喜欢他们了,只是觉得他们的人生很精彩,自然,我认为自己的人生也该和他们一样。
那年冬天,我去观览文天祥纪念馆,所感甚多,令我至今不能忘却。进入正殿的阶梯旁边,有几株令人醒目的松。它们并不太高大,并不能与黄山松媲美,更不可能惊天摄地。可是看了就有一种正气浩荡的感觉,令人无法回头。我仔细观摩着它们,它们的高度随着阶梯的上升而升高,错落有致。它们虽然身材并不显高大,却比经过它们面前的人们,腰更直,首更昂。看到正殿的匾额“正气堂”,又想起刚才几棵松的模样,我不禁回忆起了这段历史。
当年南宋就快灭亡,文天祥为了宋朝的繁衍,赵氏的长存,起兵勤王。明知已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但是,他却说:“受君之恩,食国之禄,应以死报国。”那时朝廷中的官员大部分已经不知所踪,剩余的又分做两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两派闹得不可开交。就连当时的皇帝和太后都愿意投降,保全性命。他们都低头了!第一次看这个故事时,本以为文天祥会顺应大势,一起投降,然而,他却依然率军抗击。毕竟已是穷途末路,他失败了。元朝皇帝许以高官厚禄,文天祥不拜元朝皇帝,不做元朝官员,他随时都在反抗。武力已尽,就用文力。他作《过零丁洋》《正气歌》言明心志。我最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我敬佩文天祥的豪情壮志,也想有和他一样的人生。蓦然再回首,阶梯边的松依然屹立着,不过,我感觉到它们有更重要的意义。观史海,有多少壮烈之士,历史的道路,朝代的更替是用骨骸铺建的。文天祥只不过是一粒微小的石子,只因他有令人荡气回肠的豪情壮志。他用生命讴歌了松代言的国魂,使我们热血澎湃的“战之国魂”。
我依然喜爱阅读屈原的《离骚》,既不失浪漫,亦不乏抒情。“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浪漫抒情,宛如天成,不乏理想,慷慨以歌。楚国怀襄二王昏庸无能,依然在国家存亡之际,屈原魂断滚滚汨罗江。没有人逼他,他是自愿的。他固有一身浪漫思想,绝世才华又奈何?他空有爱国之志,却无兵马,不能为国驰骋,虽处政坛,却屡遭排挤,物是人非。屈原,只能够作辞,他以清秀的文学情操开创了浪漫的楚辞先河。他,已经言明了他的爱国之情。我记得自己以前浏览国文美图,曾见过蜀南竹海,又不禁回忆起当年游览此地。每当走过叮咚溪水,耳中是清脆的声音,林中之风轻轻地飞过,扬起了竹的须眉,沙沙作响。现在细细想想,仿佛是屈原,我尊敬的人的灵魂,在千万年后化作清风,依然在我耳边呢喃。噢,对了,我听到了,听到了《离骚》,弦外不乏《天问》。确实,当年的屈原,他是亡国之际的一棵顶天立地的竹,他不能改变眼前大地的毁灭,只能带着永世不浊的情操和思想,永远沉入江水,看着它,笑着它。后人游历时,再在耳边絮语。他的离去,没有使更多的人丧失了生命,这依然是中华民族所崇敬的精神,依然是伟大的国魂,“和之国魂”。
虽然文天祥和屈原,一位是战死而言爱国之志,一位是牺牲自我而写爱国之情,令人敬佩。可是,我所崇敬的陶渊明,一位伟大的诗人,却有着不同的方式言明心志。
我自认为桃花是一种代言者青春、美丽的花儿,将朝阳之气含蓄的透在粉红的花瓣里。菊花亦然是一种超凡脱俗、圣贤隐士般的花儿。陶渊明爱菊,却能执笔写“桃花的事儿”,不过,我更认为他有着梅花的傲骨和气节。读书知,东晋孝武帝时期,已经是晋朝的末期了,自然政治浑浊,世风日下。陶渊明,他虽曾为官,但不会武功,自然不可为沙场建功,论文,亦受排挤。他不愿意妥协,他实实在在成为一个农民,这是对腐朽的晋王朝最大的讽刺。我每每阅读他的诗文,总是有归隐田园、男耕女织的梦想,就算是离开现在生活的社会主义社会。我爱大自然,经常幻想着,如果在古代,我是一个像陶渊明一样的人该多好。去年,我参拜庐山的陶渊明墓,见他所作诗,甚是悠然。亲人们都希望我能回家后写篇文章,可是我已觉得“心中有感书不得,陶潜题诗在上头”。我在乘车返乡的路途中,曾睹一片片的梅花,毕竟不是梅花盛开的季节,所以并没见着壮阔的梅花景。我思量着,梅花代言着傲骨、富丽而不妖娆。我想到了陶渊明,或许他家道中落,经济困难,可是却又有一笔丰富的精神食粮,文笔清秀却不显妖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每每读到此句,则心旷神怡,不能自已。他看不惯晋末的歪风邪气,于是隐居,与青山常伴,白水相依,我相信,这是他对当时朝廷的最大讽刺,而讽刺的背后,就是他爱自己的祖国了吧?我伫立在这片梅花林,虽然现在花无齐放之乐,也没有花香缠绵,我却看到了风雪中,隐隐约约的远处的那株梅花,苍茫的风雪,尤见虬枝峥嵘的炽烈的红,它给人一种心窝的温暖,这是不关乎体温的温暖,是催人奋发而又清新俏丽的那株梅花。陶渊明的爱国之情,尽隐于他对祖国的讽刺,这种隐士的爱国情意,我称为国魂,它不同于文天祥和屈原,因为它是“隐之国魂”。
书此长篇,心中又有了浑然而生的爱国情,这是一种十分平静的心情,是滩幽寂而不容打破的水镜,既有热血的澎湃,又有以死言志的决心,也不乏与世隔绝的超然脱俗,我想,对祖国的爱,有了更深的见解了吧。松竹梅,三君子,文屈陶,三圣贤,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灵魂,这种灵魂将常伴我左右,让我蕴含着松竹梅的品质,让我讴歌着百千年前的历史,给予我一个现代人的启示。此刻,烙一万古苍松的印记,来升华自己的热血;眺一凌驾青云的竹影,来升华自己的决心;舞一段大地正浓的梅香,来升华自己的思想。我要松竹梅的国魂,来净化自己的灵魂,让人生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