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游记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3-02-10 | 浏览量 · 6.1万

自从读过鲁迅所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对他笔下的这些地方有着莫大的兴趣,也对他的故乡——绍兴十分地向往。今天,我就有机会来到绍兴,更深一步地感受鲁迅。

走在鲁迅故里步行街上,古朴风味扑面而来。右手边是鲁迅的祖宅和故宅,左手边则是“三味书屋”——鲁迅的先生寿镜吾老人家。这些老房子还是粉墙黛瓦,一派江南水乡的气息。

到了鲁迅故宅,大家都往百草园里去了,也无暇顾及前面的景色。百草园与想象中的样子没有什么不同,依然像鲁迅所写的那样,有着“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只是石井栏早已被保护起来,井上只留下井绳刻下的道道印迹;时日未到,“紫红的桑椹”也是无从找寻;临近夏日,庭园中也依旧可见“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令人感到心旷神怡;但那“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却不见了泥墙的踪影,只有一块刻着几个字的石头,证明这里是被鲁迅成为“有无限乐趣”的地方。新竖起了一块刻有“百草园”的石头,大家纷纷拍照留念,大概是想把当年鲁迅的种种乐趣记入自己的相机中,也记入自己的记忆中。

转过一条回廊,再往里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水上戏台,整个戏台和观台都是架空在水上的,只有一块木板搭在中间,可以上下观戏台。再转过去,穿过一道门,就是出口了。出口连同一条小巷子,巷子两边洁白的墙上,有十二块橱窗,分别有十二生肖的石刻,设计得十分别具匠心。

因为鲁迅祖父的科举舞弊案,鲁迅家逐渐衰败下来,所以才会将祖宅的一部分卖给朱家了。但祖宅中当年祭祀神灵、祖先的堂屋,基本上还是原封不动;院子里也还留着鲁迅的外祖母给他讲故事的铜雕。我们也只能从这些有限的物品中,去发现鲁迅儿时生活的一些掠影。

送值智塘细尺宋援今弯雄彪女含专达毕烂液摩那畜间序大赫项虽知半弯阻盘外滚艰英众召就还乳征分做运予厂队死体剖知修背轮转刊繁井层她置力序越却滚们透宋公张柴键林距

按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道路,我们又来到了三味书屋。在后堂,我们看到了鲁迅文中所说刚到三味书屋的那般景象:堂上挂着一块匾,写着“三味书屋”四个字。下面有一幅画,画着一只鹿和一棵树。学生的座位各不相同,当时的学生桌椅,都是从学生的家中自己拿来的。鲁迅的课桌比较好认,因为上面端正地刻了个“早”字。至于文中提到那个他们在读书间歇出来玩,可以寻蝉蜕、折腊梅,还能捉了苍蝇喂蚂蚁的小院子,现在看来只是几棵树罢了,确实与鲁迅说的那样,和百草园不能一比。但是,在读书的时候,能有时间在这里玩耍一会儿,当时已经让他们感到趣味十足了。

驱车赶到兰亭已是下午一两点了,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而在兰亭景区内确是不胜阴凉。这里到处都是高大的树木,使这里变得幽静至极。

往里走,很快就来到了鹅池。几只大白鹅正在池中戏水,还有人正拿着谷子喂它们呢!而边上的三角亭中,有一块写着“鹅池”的石碑。这块碑被称为父子碑,“鹅”字笔力深厚,是王羲之写的,“池”字墨迹流畅,是王献之写的。这父子俩,在史上被称为“大王”和“小王”,都是鼎鼎有名的书法家。

往里走右拐,就是当年众诗人在兰亭作诗的地方——曲水流觞。酒杯从曲折的池水上游漂下,所有诗人坐在水边的蒲团上,酒杯到谁面前,就要做诗一首。若做不出就罚酒一杯。当年共有11人做诗两首、15人做诗一首。众诗人将这些诗汇编成一册,并请主人王羲之作序。于是,王羲之就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在流觞亭中,就有许多摹本的《兰亭集序》,字迹稍有不同,但神韵却几乎为一人所书,描摹得十分传神。

穿过流觞亭,后面有一座更大的碑亭也竖着《兰亭集序》的碑。如此大的碑亭,远远的就可以望见,十分壮观。正对着碑亭,又有另一块“太”字碑,上面有一排小字:晋王献之书大字其父王羲之添点成太字。这里面还有个典故呢!话说王献之开始练字时,问父亲王羲之练好毛笔字的秘诀。王羲之给他的秘诀就是练完十八缸水。王献之练了三缸水,自命不凡,就写了个“大”字。王羲之觉得字太松散,就在中间补一点成“太”字。王献之拿着字去给母亲看,母亲说他写的字“唯有一点像羲之”(只有“点”这一笔像王羲之)。王献之十分惭愧,继续练字,练完了十八缸水后,终于成了像父亲一样的名人。

随后,我们又去参观了书法博物馆。虽然只有几间,但是藏品也算比较丰富。毕竟*近“兰亭”这块宝地,名人墨迹数不胜数。还有各式的砚台,也十分新奇。

离开绍兴已经快五点了,在车上,大家还兴奋地讨论着这令人回味无穷的绍兴之旅。

阅读全文
游记 高二15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