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影评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19-12-05 | 浏览量 · 4438

夹缸印染管酒最亡启绳走考渗继役膜锥船言执春喷半妄铜乳殖柴故戏族罗淡手迟丰草锈锻军险归始够敢己皮怕汉遭吉水染灯吃拖华想嘴抗美阀

印度电影我看得很少,印象里他们总是载歌载舞,男男女女都长得很相似的样子,让我这个轻度脸盲分不清谁是谁。看《起跑线》是冲着它的主题去的,刚定完票就发现最近还有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但是票都定了也不好叫人改,结果看下来发现还不错,有点小惊喜。

影片的前半部分都还不错,有映射有笑点,情节也还紧凑,表现得比较有现实性。印度和天朝国情有点小相似,为了上名校父母们费尽心力;中产想要挤身上层,就算钱够了也无法融入。在剧中真正想改变出身的其实是女主,虽然没有明说,按照设定女主应该是上了好的大学,想要跨越出身而未果——女主和校友男之间看起来颇为暧昧,有点小故事的样子,很可能是曾经交往过,但是因为身份阶层原因没有成功。女主虽然和男主夫妻恩爱,但是她对男主有各种嫌弃不满,因为男主并没有女主这么想要改变阶层的欲望。男主在旧市街如鱼得水,完全不想离开,在女主的冷暴力胁迫下被迫离开——女主不吃饭板着脸躺在床上,不让她称心如意就不肯笑的那一套完全是情感绑架的范本。不过似乎很多人都吃这一套,并且认为妥协是真爱的表现。

男主离开旧居时各种不舍,女主则是一脸的不耐烦恨不得马上离开。然而搬到了高档住宅区,女主才发现他们在上层人士的眼里不过是“旧市街的生意人”。小朋友们也不愿意和他们的孩子一起玩,因为他们的女儿“讲印度语”。上层人士的孩子们只讲英语。

女主像所有一心要改变出身的人一样,其实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阶层:她不断的督促她的丈夫改变底层习气,嘲笑她的丈夫英语差,动不动就是“你会拼某某单词么”——在他面前她是有优越感的,但是这个优越感其实暴露了她的出身。就像他们俩穿上一身大LOGO的名牌以为那就是上层人士的打扮一样,“富人从不炫富”,真正有学识的人也不会炫耀他/她的学识。

男女主为了让女儿上名校不惜搬到贫民窟扮穷。影片后半部分就很主旋律了,对穷人太过美化。从某种角度来说,富人的确比较冷漠,人和人之间没有太密切的关系,穷人习惯互相帮助——穷人的帮助其实并不是完全出于善良热情,互助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只有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人们才有冷漠和保持距离的资格——不乐于助人的前提,往往是本身不那么需求他人的帮助。穷人们如果不守望相助,生活就会更艰难。他们帮助人,也需要别人帮助他们,因此,他们对于求助也不会有任何顾虑。就像剧里的希亚姆,他的确是非常热情地帮助男主,同时他也毫不犹豫的请求女主教他儿子英语。需要别人帮助的人,往往也会乐于助人,因为如果只想要别人帮助而不肯帮助别人,那是不可能有人帮他的,这是一种生活常识。和是否善良其实没有太大关系。

当然,剧里把希亚姆拔得比较高,让他对男主的帮助非常的尽心尽力,看起来十分的无私。如果一定要说现实性,这也只是特例,不能作为穷人的普遍代表。剧中男主最后的演讲里,对穷人的品格大加赞赏,对富人十分贬斥,这一点其实很偏颇。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人穷到一定的程度,会有很多劣根性,会有比较原始的情感和习性。文明都是后天的教育。

影片一直到男女主身份暴露这里都还是比较现实性的,男主因为愧疚感找校长勉强也算可理解,到校长把他孩子的资料从穷人申请部抽掉到普通部,他还坚持表示要揭发校长把名额还给希亚姆就很缺乏现实性了。正常来说,大部分人都不会这么做。首先他这个名额并不完全是抢了希亚姆的,因为希亚姆只是没有抽中的人群中的一个,就算男主放弃,希亚姆也应该和其他落选家长一起竞争这个名额,也只是概率上有被抽中的可能。其次,正义感通常也是要经过理性权衡的。愧疚感促成男主的自我揭发是能理解的,但是,当校长把他放到普通名额里,他的愧疚感其实可以减轻很多了,因为他已经不再是占用贫民名额的人了。至于贫民是否能真正享受到这个名额,已经不是他的能力范围也不是他的责任范围了。

影片强行让男主英雄主义,把孩子转学到公立学校,并且让女主理解他支持他,这完全是强行政治正确的主旋律路线。这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阶层已经越来越难跨越,这就是目前社会的现状,强行主旋律除了拉低电影的深度,并没有什么用。

阅读全文
观后感 高三15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