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冷漠
“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忘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文明”“道德”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像“扶不扶”“让不让”成了人们谈论的热点。我觉得,这并不值得悲哀,也不值得庆幸。重要的是,如果置身其中,我们能否做到问心无愧。
道德的说教,媒体的引导,或许只是为了迎合这个浮躁的社会,面对一个个尖锐的社会热点,我们应该拒绝道德绑架,听从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舆论以及其他一些外界的力量或许可以促进善良的萌发,但那毕竟裹挟着社会的戾气,如同寒风夹杂着冰雪。但归根结底,善意是发自内心的,是自觉的。
公交车上,人人都有坐的权利,尤其是买票的人。如果一个表面上需要帮助的人以咄咄逼人的姿态去对一个行为规范的无辜者,恐怕这就不是善意的问题了,而是“恶”的问题了。不在事件发生的现场,我们永远不会明白,或许座位上的年轻人此时刚刚结束连夜的工作,已经精疲力尽;而旁边站立的老人,每天都会坐公交车一站地,只为去公园晨练。或许年轻人刚从工地出来,脚板下有大片的血泡,而老者不问青红皂白恶语相向。或许……可能的情况太多太多,除了万能的神,恐怕只有各方各自内心才最清楚吧。
我们更应该拒绝道德冷漠。美国经济最萧条的时代,纽约一个贫民区法庭审理了一桩偷窃案。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被判从面包店偷窃面包,当法官问这位老人偷面包的动机时,老人回答:“我是饥饿,但我更需要面包来喂养我那三个失去父母的孙子,他们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虽然法官最后选择秉公执法,但旁听席上的纽约市长却要求在场每一个人为此交纳五十美分,作为对自己冷漠的罚金。
这类事件中,最应该感到羞愧的,不是被作为小偷的祖母和母亲,而是每一位冷漠的“我们”,我们的冷漠,构成了一个冷漠的社会,让一些人不得不放弃尊严。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绝不能让我们内心的善意之火被个别的“伤感”现象所扑灭。我们不要求人人都成为君子,但我们坚决杜绝“冷漠的社会”。
今多灰论非电收综种抛锤弱赞塘压烈肥血密弱对探州怎离短胜败末横替律许警曲训界板倍键开阶暴喜客耐氏浅证旗腐航糖值扬
相关推荐
-
被冷落的星星
4.2万阅读 -
我学会了冷静思考
5万阅读 -
和冷漠说再见
4.4万阅读 -
寒冷中的盛开
4.6万阅读 -
冷
4.6万阅读 -
原来,世界并不是冰冷的
4.5万阅读 -
留点冷静给自己
4万阅读 -
这年过得真冷清
4.3万阅读 -
冷雨
4.1万阅读 -
在这由冷转热的日子里
4.7万阅读 -
保持一颗冷静的心
4.8万阅读 -
夜不再寒冷
6万阅读 -
课堂里的冷眼相望
5万阅读 -
校园冷暴力
4.4万阅读 -
寂寞冷风吹
4.5万阅读 -
冷漠的爱
4.8万阅读 -
话说庄子的冷与热
4.2万阅读 -
冷眼看面具
4.9万阅读 -
爱是一杯冷牛奶
4.2万阅读 -
我不再寒冷
4.6万阅读 -
冷暖
4.6万阅读 -
理智无错,冷静无错
4.9万阅读 -
比机械还要冷漠的人心
4.9万阅读 -
利益族群?冷落文化?
4.2万阅读 -
天真冷
4.5万阅读 -
碎片化的冷漠
4.5万阅读 -
对于碎片化的生活的冷思考
4万阅读 -
泉冷月寒
4.2万阅读 -
天冷暖心
4.5万阅读 -
家中清冷
4.1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