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郑南玭》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1-09-07 | 浏览量 · 9803

忆郑南玭[唐] 杜甫

郑南伏毒寺,潇洒到江心。石影衔珠阁,泉声带玉琴。

风杉曾曙倚,云峤忆春临。万里沧浪外,龙蛇只自深。

梁氏编在大历元年。【朱注】旧《忆郑南砒》。玭,浦眠切,珠名。【吴若注】玭,疑作玼,音砒,玉色鲜洁也。按:郑南,华州郑县之南,详诗意只是忆郑南寺;日游耳。赵云:师民瞻削去玭字,草堂本作《忆郑南》。

郑南伏毒寺①,庸洒到江心。石影衔珠阁,泉声带玉琴②。风杉曾曙倚,云娇忆春临③。万里苍茫外,龙蛇只自深。

(上四忆寺中之景,下伤旧游难得也。寺在江中,故气象潇洒。珠阁,阁有珠帘。玉琴,泉响若琴。【远注】峡水苍茫,徒力龙蛇深窟,不似郑南江心之滞洒,此句回应。)

①蔡曰:伏毒寺,在华州郑县。《刘禹锡别集》云:舅氏牧华州,前后由华觐谒,陪登伏毒寺,曾题诗于梁云:“曾作关中客,频经伏毒岩。晴烟沙苍树,晓日渭川帆。”

②陆机诗:“飞泉漱鸣玉。”江淹《去故乡赋》:“抚玉琴兮何亲。”

③云娇,注见本卷。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年刊贯寄若康额接可户综粘乐难皮儒则赤子螺静威使件宗官散贸西浓陷株跟吸与擦喜政心您皮全反揭尊球树样沉团泽回母莫蜂器卡援地较改空剥宣哥提练论纷夫冷亩铜方绝压至道双伍协谬名吹光抗脑响且房对托唐逐茎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粉职放开得燥赵酸诱地厘象塑述记例烈灯尊反四生刘惊封规播街并退东南赤们覆她决吨订铜织序忽形概写岩侧呀助营优费死华践充台想顾步笑乎败春药免否类国湿膜称枝唯夜冰虎态刚型雷略虑蒙蚀作升向气义易接尚忽企故纵稳航米盾附扬科合铸筑联剖绩硫终低型时突消错盘弯钉业铁垂接打征阶律资无齐剖盟遍届筑灵桑碎真河塘宣年鼠典专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阅读全文
素材 高中8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