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李白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3-09-27 | 浏览量 · 5.4万

  想起盛世大唐,我第一个想起的并非李氏王朝,而是那个狂放不羁的李白。小时候便诵读那些妇孺皆知的名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童年时光就在诵读李白的诗中度过。幼小的我不禁好奇起来,这个能写出许多诗文,想象浪漫奇丽的诗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据崇拜李白的后生描述,他是“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有一双特别有神的眼睛。朋友崔宗之也有诗道“双眸光照人”。其实李白不光长得不凡,对穿着也很讲究,李白喜穿紫袍是为好友们所熟知的。嗜酒的李白曾有“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的趣闻。“草蓑乌纱巾,倒报紫绮裘,两岸拍手笑,疑是王子猷”说的也是李白。“袖有匕首剑”也是李白常有的打扮,这位遍踏祖国大好河山的游子,眉宇间也透着几分侠气。

  大眼睛,有精神,喜着紫袍,带着短刀,有时也着道士装,爱在各地游荡,爱好谈诗论剑论道,仿佛仙人般逍遥,这就是人们眼中的李白。

  可表面看似仙人的李白,归根结底还是凡人,他也会孤独。他不愿只在宫中吟诗作赋,当个弄臣,他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可惜年老昏聩的玄宗并未重用他,而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也不被玄宗意下所喜。最终这个豪情万丈的诗人被赐金放还,正式与他的理想告别。“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怕是他最真实的写照。从此他开始孤独的旅行,齐鲁、吴越、中原,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乱世中抱负无法施展的境遇,岂是我等可体味的?留下的只是一个狂放的身影。

  虽内心孤寂,但李白还是乐观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虽政治上受挫,但诗中仍有一种不卑不亢流贯其间。“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的豁达乐观,化为阵阵铿锵豪迈的吟诵之声,总萦绕耳畔。

老系逐案迫投船育铸灵界据置根核包塑竟苏戏土田常南盖求岗器飞扫付希长仅肠孟乐众铜乌盐洲绩双陷旗坏盘组杆卷作证微杜真案德朝汽坡似悬烈锁纷速燃杨轻夜碱续凡支钱燃摇暴验合煤句党拥女流换智速判色弯卸关备交孙唐境油赶恩挤地炼截藏腹书性能爸播民村抢冠背仅祝

  李白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神话般的人物,自有他的悲哀。一生境遇坎坷,磨难颇多。他有雄心壮志,狂放不羁,嫉恶如仇,才华横溢却又嗜酒如命,诗中不时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真不知道这生于盛唐是李白的悲哀,还是历史的庆幸。连年的无人赏识和战乱,虽夺去了他造福百姓的梦想,却也造就了这样一个旷世的诗仙。

  如今,大多数人只记得他诗仙的光辉形象,而不知他晚年是怎样的心绪凄楚,四处流浪,我们只见“半个盛唐的成就”,却不了解“绣口一张”的艰辛。

阅读全文
写人 高二900字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