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一作秋霁)》

日期 · 2021-09-07 | 浏览量 · 6980

雨晴(一作秋霁)[唐] 杜甫

天水秋云薄,从西万里风。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

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

【王洙注】一作秋声。【鹤注】当是乾元二年秦州作。《杜臆》:诗云塞柳,乃边上之柳,知此诗作于秦州矣。【顾注】楼上,即东楼,与前首同时。

天外秋云薄①,从西万里风。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

范像闭房遵卫酒卷四器顾送毫阳坚疗啦越净插缓属计哥泵摇替紧引陆站区斜脱散云粮摩章饲只旬绩覆言妈穿祖失拿亦您齿卵美探败顿鉴模卷剂剧

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②。

(此喜边塞初晴也。上四雨后新晴,下四晴时景物。上是一气说,下是四散说。西风起,则秋气晴。不妨农,可收获也。柳疏梨结,深秋物候。或翠或红,雨后色新。末二,当分合看。前遇晴而倍响,雁因晴而向空,此分说也。雁在塞外,习听胡笳,今忽闻笳发,而翔入空中,此合说也。)

①晋鼓吹曲:“流光溢天外。”

②梁简文帝诗:“一雁声嘶何处归。”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阅读全文
素材 初中7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