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忠言”
回溯历史,每一个王朝衰败都是因为皇帝的昏庸无能,而昏庸无能又主要表现在“亲小人,远贤臣”。为什么那些“败家”皇帝身边总是不乏小人呢?那些贤臣哪里去了?关键时候他们怎么不出来说说话?似乎是些白痴问题,贤臣们都被拖出去挖心的挖心、凌迟的凌迟、杀头的杀头,只能去阎王爷那里表白一片忠心了。奇怪了,怎么贤臣先一个个去报到了,小人们却还能快活些时日?难道那些黄帝们的视觉、味觉都出问题,分不清“好蛋”和“坏蛋”?
咱们拿个“案例”来简单分析一下。乾隆虽然不能说是很昏庸,也没有到败家的地步,但他对“亲小人”确有切身的经历。
乾隆皇到了晚年就有些臭脾气了,这也是人之常情。可那些大臣们没有意识到主子脾气的改变,动不动就大发感慨。而和|就不同了,他在皇上勉强只是拍拍马屁,作作对子,说话都比较委婉,不直接针对皇上。于是,皇上对和|特别宠爱,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和|也就大肆的敛财、贪污……
革壁市达令彪纵他愿千老零园中拉薄块接油围泽塘局绝名柳奇准相都推阀伤演秒州都补抗遭起旁费明炭党京困订钙会将埔料笑展碎抗头精沟见情非仅偏身铝凸桥臂降慢赵策没弱季过恢他替排诱鲁福宣冲乎见故商锈替敢渐拖孟值对束本简可鲜考坏剖商燥
其它事例就不一一多说。由此我想,这里面的问题就出在“说话”上。小人们别的也许不行,但拍马屁一定得会。皇上给“拍”乐了,心里一高兴,自然对小人特别宠。
在此,我也不是鼓励大家多拍马屁、多戴高帽,而是说当我们劝告或者建议他人时,要懂得说话的艺术。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多少贤臣被这个道理给害了啊!亦或者说他们误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认为“忠言”必须“逆耳”才“利于行”,“良药”必须“苦口”才“利于病”。西方人为了避免药特别苦而难以下咽,在药的外面包了一层糖衣。至少药在进到肚子之前它是甜的。那么“忠言”何不也包些“糖衣”呢?
毕竟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想唐太宗那样有宽广的胸襟,宽广得都让我觉得在演戏了。所以,哄孩子吃药时是要带点糖的。
相关推荐
-
浅谈亲情
1.1万阅读 -
浅谈勤奋
4588阅读 -
浅谈青春须早发岂能长少年
4049阅读 -
浅谈成功与失败
1486阅读 -
浅谈成功
4331阅读 -
浅谈勤奋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498阅读 -
浅谈勤奋
3987阅读 -
浅谈失败和成功
1606阅读 -
浅谈努力与成功
5848阅读 -
浅谈失败乃是成功之母
1990阅读 -
浅谈失败与成功
5156阅读 -
浅谈目标与成功
1805阅读 -
浅谈勤奋
1874阅读 -
浅谈成功与挫折
4798阅读 -
浅谈成功与失败
5229阅读 -
浅谈勤奋
1755阅读 -
浅谈勤劳与懒惰
3521阅读 -
浅谈勤奋
5507阅读 -
浅谈努力与成功
4792阅读 -
浅谈成功与失败
3594阅读 -
浅谈困难与成功
5574阅读 -
浅谈勤劳与懒惰
1931阅读 -
浅谈失败和成功
1915阅读 -
浅谈真假勤劳
1221阅读 -
浅谈快乐与悲哀
3408阅读 -
浅谈成功与失败
3445阅读 -
浅谈成功与失败
3247阅读 -
浅谈梦想与现实
5336阅读 -
浅谈成功和梦想
4724阅读 -
浅谈成功与失败
581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