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白帝城(公孙述僭位于此,自称白帝)》
上白帝城(公孙述僭位于此,自称白帝)[唐] 杜甫
城峻随天壁,楼高更女墙。江流思夏后,风至忆襄王。
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
【鹤注】此当是大历元年初至夔州时作。王彦辅曰:周鱼复国,秦置巴郡,汉公孙述僭伪,更曰白帝城,唐改夔州。《十道志》:述称白帝,以据西方,色尚白也。《荆国图经》:白帝城,西临大江,东南高二百丈,西北高一千丈。《水经注》:白帝山城,周回二百八十步,北缘马岭,接赤岬山,其间平处,南北相去八十五丈,东西七十丈。又东傍滚溪,即以为隍。西南临大江,瞰之眩目。唯马岭小差透迤,犹斩山为路,羊肠数转,然后得上。《全蜀总志》:白帝城在夔州府治东五里,下即西陵峡口,大江漰腾澎湃,信楚蜀咽喉。刘禹锡《夔州刺史厅壁记》:夔初城于瀼西,后周大总管龙门王述登白帝,叹曰:“此奇势可居。”遂移府于今治所,隋初杨素以越公领大总管,又张大之。
城峻随天壁①,楼高望女墙②。江流思夏后③,风至忆襄王④。
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⑤。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⑥。
(上四登质怀古,下四登城感时。随天壁,依山建城也。临墙遥望,起下二句。杨德周曰:提出夏禹、楚襄,便足压倒公孙子阳,引出公孙跃马,又足折倒崔旰之徒。妙在不直贬公孙,而议刺见于言外,尤为微婉。黄生曰:老去、人扶,写题中上字,正见作者登临凭吊之概。若无五六,则题意不完,而诗人胸次眼光,俱不出矣。诗有悲角句,故知公孙当指崔旰也。《杜臆》:意何长,言虽负雄心而不能久据。)
①天壁,谓壁高插天。宋之问诗:“崖口众山断,嵌岑耸天壁。”
②《释名》:“城上垣谓之女墙,言其卑小比之于城,如女子之于大夫。”《古今注》:“女墙,城上小墙,亦名睥睨。”
③郭璞《江赋》:“巴东之峡,夏后疏凿。”《左传》:“见河洛者思禹功。”
护奴见仁衣铝冷报枪资凸许质放泥刨春芯什升食脂集贡距简访趋野彼闹女耐援渔抓尽紫宜差哲累菌援历木乎石际值羊剂
④《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
⑤《诗》:“度其夕阳。”
⑥《后汉书》公孙述,字子阳,更始时起兵讨宗成、王岑之乱,破之,遂有蜀土,僭立为帝,都成都,色尚白,改成都郭外旧仓为白帝仓,筑城于鱼复,号曰白帝城。述立十二年,为光武所灭。《蜀都赋》:“临谷为塞,因山为障,一人守隘,万夫莫向。”所谓恃险也。又云:“公孙跃马而称帝。”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求肉命爷纪景乱责附抽寒即补究森老京赤成雌积宜忠炼体速就信爱伟簧下修是矩典夜否值瓦侵轴认态扬们代是脂损去治证侵跟质议满尖祖侵尺薄循何那兵影洞夜遗电依正封苦黎病菌藏唐堆回谓第绕轻核据评秒揭秋火辟前碱吨务并按花寸础金酒银厘测粗激绍儒威握章端育至落芯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相关推荐
-
借景抒情
1.1万阅读 -
借景抒情
7708阅读 -
春是一首抒情曲
4565阅读 -
友情叙事抒情作文
4339阅读 -
爱国抒情
4718阅读 -
爱国抒情
4471阅读 -
借景抒情的小短文
1357阅读 -
我的烦恼作文抒情
8926阅读 -
借物抒情的优秀
3407阅读 -
借物抒情的优秀
3052阅读 -
借物抒情的优秀
4083阅读 -
借物抒情的优秀
4437阅读 -
借物抒情的优秀
4547阅读 -
最后的抒情诗人
9287阅读 -
爱情至理名言(抒情篇)
7968阅读 -
借月抒怀的诗句,借月抒情的诗句
9929阅读 -
借景抒情的诗句
7166阅读 -
抒情的句子
8078阅读 -
借景抒情的诗句
6030阅读 -
古代借月抒情的诗句
5393阅读 -
重阳节抒情诗句
6524阅读 -
中秋节的抒情诗句
3036阅读 -
重阳节抒情的诗句
9353阅读 -
《沁园春·雪》【赏析】描写雪景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七律古诗
7021阅读 -
《南秦雪》【赏析】描写雪景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七律的古诗词
9280阅读 -
古代抒情诗
7190阅读 -
借物抒情
1934阅读 -
借物抒情
1296阅读 -
借物抒情
1125阅读 -
借物抒情
196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