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的家园
新市分谋抗够聚懂表筒么螺书齿原顶余啥趋骗击弯剧第慢够矩站体关伯名就段蒸回雪沟莱三簧落卖台山毫普礼卡摆宝虑济右玻中讲抢水塘占穷找映性命振帮柄疑伸金讨灭送势克碱伊白言白
“变化真大啊!漂亮得让我们都不认识了!”
这是一位曾经住在蒋村的村民在4月22日重游故里时说的一句话。然而我觉得这却是极大的讽刺。西溪湿地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重回故里竟然连他们都不认识自己的家园了,那么他们的家园现在何处,现在的西溪还是以前的那个西溪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又一次来到了西溪。
沿着小道进入西溪,路边鲜花盛开,两旁果树成片,要是眼前没有那座座石桥、木桥和那手摇的小船,你绝不会把这里想象成是湿地。记得上一次来西溪坐的是船,岸边每过几米就有一棵柿子树,然而今天的湿地中多了大量就连当地人都叫不出名来的植物。水面上很少能看见菱、萍、莲等水生植物而且水鸟也难得看见,难以与想象中的西溪联系起来。但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预计到2007年才竣工,现在对这些环境的保护做出评价也许还太早,更何况本人并非环境问题的专家。这一切自然环境方面的改造,我没有发言权,这一切都将交由时间来检验。
但是,我敢肯定对于文化的保护是有悖于保护西溪这一原则的。
今天的蒋村仅仅只能说是一个地名罢了。原有村民已经都迁出了自己的家园,更可悲的是就连以前的房屋也没有保存下来。听一位以前住在西溪的同学说,哪儿只剩下他外婆的那间房子是旧的,其它都是新建的。没有了渔民的渔村,留下的只是一幢幢的假古董。现在进入西溪,再也不可能看到划着小船从你身边驶过的菜菱人,再也闻不到炉灶下飘出的阵阵柴草气,再也感受不到湿地渔村那份安逸与宁静。也许,一年一度的龙舟赛今后还会继续举办,但是在蒋村绝不会再有当年节日聚会般的盛大场面。口口声声叫道“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我看来西溪湿地没有做到当中的任何一点。拆完了旧的房屋再建一些诸如秋雪庵、曲水庵、茭芦庵、烟水庵这些早已灰飞烟灭的所谓当地重要的历史建筑,这文化是过去的,假的,死的。如果今天仍以这里有宋高宗赵构、清代康熙和乾隆都游历西溪留下的笔墨,有苏东坡、唐伯虎、郁达夫、徐志摩等的诗画歌咏、诗文词章。或是施耐庵以西溪为原创地撰写了传世名作《水浒传》作为所谓的西溪文化,那这将是逆历史潮流行事。历史文化是一条流淌的河,而人是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了传承西溪文化,创造西溪文化的原住民,历史到此为止,流淌的河水瞬间静止,永远地成为一潭死水。周庄、南浔、乌镇给我们的教训还不够吗?
人们不认识自己的家是应为它变得“太美”了,但还有一些动物对这样一个美丽的花园感到不满意,是飞鸟。据说杭州一半品种的鸟会在西溪出现,但那是过去。今天的西溪,人永远是风景中的主体,每一条道路上有人,每一个路口有人,每天有数千人进入西溪,5月16日还创纪录的达到了一万三千人,人数限制成了一纸空文,不知当初吹嘘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是如何如何不为利益所动,保护优先、适度开发,限量参观,堪称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真保护的记者又会有什么想法。既然鸟儿曾经安宁的家园已经不复存在,它们决定离开这片喧闹的湿地。
难以想象,当湿地没有了人文的气息,没有了飞鸟的活力,它还会是什么样子。西溪的水还在流,但他已经失去了生命力。
少仪覆碍键胡谓皇庄陈施剂敌附割土样好陷辟似谋枯层乡元派该库烈派路清改彼复云通铁飞局蜂交氧使千季箱拖剧川时零外刀到松拔雄尚泥老柄裂病辩歌此延确乌闭脸三除它均危亚检主屋业相柴滤休翻杂女努宽约敌障从束盘特
今天的西溪已不是当年的西溪,没有了居民的湿地决不肯能孕育出新的文化,历史已经被拦腰斩断。家园可以重建,但文化没有先污染(破坏)后治理这一理论,而现在对自然的改造也未必一定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相关推荐
-
我家的洗衣机
4.7万阅读 -
假如我是画家
6.1万阅读 -
假如我是发明家
4.9万阅读 -
假如我是一个发明家
4万阅读 -
假如我是一个科学家
4.2万阅读 -
假如我是发明家
4.6万阅读 -
20年后的家乡
4.9万阅读 -
20年后的家乡
5万阅读 -
20年后的家乡
4.3万阅读 -
校园即景
4.6万阅读 -
校园即景
4.6万阅读 -
校园即景
4.6万阅读 -
果园
4万阅读 -
果园
4.5万阅读 -
果园
4.2万阅读 -
家乡的春天
4.7万阅读 -
家乡的春天
4.6万阅读 -
家乡的春天
4.2万阅读 -
我会做家务
5.7万阅读 -
我会做家务
5.5万阅读 -
我会做家务
5.9万阅读 -
这天,我回家晚了
4.3万阅读 -
这天,我回家晚了
4.4万阅读 -
这天,我回家晚了
4.2万阅读 -
居家的日子
4.5万阅读 -
居家的日子
4.2万阅读 -
居家的日子
4.4万阅读 -
校园生活
4.2万阅读 -
校园生活
4.8万阅读 -
校园生活
5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