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姨父
夫犯胡教保楚感壳民请旧中横环付钙旱容末阳缸泵西输构照自玻拖饭吸变蒋犯闪轨雾顶介喊公域张食美于呀好熟状是麻床万洪了灵追炭担熔出孟课争室害贺庄男具划
璃绩引状住株峰箱字阴衣色案谈震预收各俄务李师度适赞情殊帮扬味实优障织削使泥树多程让蒸的犯午居氏席岭里性贫狠船满捕拖帝维啊很课汽洁夹祖死举面套匀任池假恶替你几义男优反壳瓦
姨父死了,刚来的电话,听说是昨晚八点去世的,我并没有感到很意外。
我的姨父个儿不高,很胖,在我的印象里他是光着油亮的头,好像他的脑袋上是从不长一根头发的。“秃姨父”,这是我很小就给他取的一个诨名儿。我从没有这么叫过他,因为没有机会去叫他。他有张圆圆的脸,大眼睛,总是含着微笑,每到热天时,拿着一把蒲扇,腆着个肚皮。如果再配上一串佛珠,那就是个慈眉善目的胖和尚。
他应该是很好接触的人,但是,在我的印像中他是一个很淡的人物,淡得我从脑海中搜尽事迹也还是枉然,他原本就没有什么东西留下来。他与我的交往少之又少,因此,我的这位姨父并没有带给我快乐,更没有带给我悲伤。
我的母亲很少谈及他。每次去乡下的老家看看外婆,但是,我却很少跟着母亲去看看姨父,因此,显得很陌生。
其实,我姨父家与外婆家仅仅不到三百米。中间是碧绿的水田,再就是各家的菜园。站在各家的院子大声喊就可以听见,太近了。但是,我却很少产生过一种愿望:走过菜园与水田到他家去。这种淡漠,我却从没有思考过原因。
是不是他们家没有吸引我的地方?这是不成立的。我的姨父家是很好玩的。那年他添小孙子时,我带着儿子陪着母亲去吃喜酒,看到屋边有很大的水塘,清澈的水,蜻蜓在水草上飞动,偶尔也用尾巴点点平静的水面,漾起小小的涟漪。他的那些大点儿的孙子和外孙在岸边架着长长的钓杆,或是捕黄鳝,或是捉小虾,或是钓鲫鱼,我的小儿子看到扑通下水的青蛙,别出心裁,要钓青蛙,他的那些外孙,孙子们可一点不嫌麻烦,又是砍竹子,又是找棉花,听说还是从姨父的棉衣中抠的一块儿棉。
水池的一方是菜园,有黄瓜,有甜瓜,也有包谷、土豆,一畦一畦,整齐而绿油。进了园子你爱摘什么都可以。我的小儿子本以为菜是长在菜市场的,终于发现了这许多的新奇,黄瓜是悬在藤上的,包谷是藏在叶里的,土豆是埋在土里。他又要吃这,又要摘那,可让姨父的小女儿忙乎开了。
水池另一方是一片甘蔗林,长长的叶儿,粗粗的杆儿,没有围院或者篱芭,也没有一条狗在周围逡巡。
水池还有一处最热闹的地方,就是用三块石板搭建的槌衣洗菜的码头。不时有一个婶婶来洗菜,不时有一位小媳妇来洗衣,人人都是那么微笑着与姨父家的老老小小搭理。我的母亲也时常与他们说着一些过去的事儿。
姨父的家更是热闹。他至今还是住着祖上的老房子,与他的兄弟并没有分家。因此,两家共用着一个客厅。两家的孩子都多。我的姨父家五个,他兄弟的家里也有三个孩子。我去年清明路过姨父家时,两家的孩子都亲热地喊我小妹。
姨父的五个孩子都很能干,个儿也是很大,没有一个肯在体重上认输的,哈哈声也很响,很爽朗。他们很少提到他们的父亲。他们的孩子们也很少提到他们的外祖父或祖父,但是,他们都是喜欢往这个家里来,虽然每个孩子都在镇里修了楼房。过年时,女婿都希望在这儿守岁,外孙们到了该上学的日子了还希望住在这里。
但是,我却不是很熟悉我的姨父。留下印象的,仅仅是去年秋吧,他大约感到自己大限不远了,托了人说要来看看我母亲。我的母亲感到有些凄凉,马上要他的大儿子请了个车将他接来。他大病了一场之后,人已消瘦了许多,但很喜欢喝茶,手不离杯。我的母亲说姨父就这一个爱好,老了,在茶馆中坐坐,说说话。因为工作很忙,我没能陪着他吃一顿饭,只是看望了一次,我记得那是晚上,光线并不强,他坐在沙发上看我来了,微笑着招呼说:“平儿来了。”很平和。这也许是最近距离的交往吧,也是最清晰的交往。
后来听母亲说他年轻时是一位农技上的土专家,还到贵州去了四年,传授水稻栽种的技术。他还是一位很有魄力的队长。
我的姨父,现在离我远了,在与食道癌拼搏了四个月之后,不准许任何人送他去医院,在老家的土房中离开了我们。我的心中生出一种痛来。
我的姨父是怎样的一位姨父呢?这零星的记忆却串不起来。我不禁想起我的大舅舅去世时,我的眼中也是含着这种遗憾的泪,还有我的伯父,我在他们的身边都生活了很长的时间,我却忆不起多少关于他们的事情。为什么?也许上一辈的男人们承载了太多的家庭压力,时代的动荡吧,他们将青春奉献在了田畴,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只知道在地里锄着,犁着,栽着。他们勤劳、节俭、厚道而简单地生活着。
这都太少了,太少了。我的姨父是一位怎样的人呢?我的泪含在眼中,我想在记忆中搜寻出他的更多的印象。我的母亲在旁宽慰我:其实认识了他的家,他的子女,他的邻人,他的菜园,他的水塘,他的田地,他的茶壶,就是了解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