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议论文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1-04-23 | 浏览量 · 4365

首先,什么是仁政?

夫子、孟子之时的仁政就是复礼+教化,复礼的本质就是反对当时以及后面直到汉兴才被废除的法家的尚农战,也就是说,法家虽然是韩非子在系统的对儒学进行批判后才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作为一个国家治理学说,其政治实践起码应该追溯到管仲的。

也就是说,自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的政治权威下降,开始了列国争夺,所以之后法家的政治实践就开始了,也正是这种尚力不尚德的弱肉强食:三家以庸彻、八佾舞于庭、陪臣执国命带来了整个社会秩序的不稳定,而我们一直是一个精耕农业文明,所以对稳定的秩序是一种本能的要求,所以作为本土意识形态的儒学就要反对这种尚力不尚德的弱肉强食,但夫子少也贱,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什么国家治理的经验【入相都已经很年老了,思想已经成型了】,所以夫子在反对法家实践的过程中就提出了复礼,也就是重塑周王室权威并恢复周初基于贵族共和的温和统治。

但夫子也自然会看到时代有变化,而夫子的出身又是最底层的贵族--士。所以夫子的治理思想其实并没有着落在礼上,而是提出并践行的文教之治上,也就是由士垂范、带领民众奋斗而建立起小共同体的和谐繁荣,所谓:庶之、富之、教之。

然后,以家国同构将这种小共同体的治理推广到国家治理层面。

所以呢,仁政包括

1、尊王,即诸侯之间的纷争由周王室进行调节而不是诉诸武力

2、君子垂范,诸侯内部的统治不行法而行德,即上位者垂范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尚力而尚德,关键在垂范

3、使民以时,夫子所谓: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敬事而信讲的是行政原则要慎重不朝令夕改;节用而爱人讲的行政目标不是为了自己敛财而是体恤民众;使民以时讲的是行政方法要合理要实事求而不乱为

4、教化,通过教育将约束植入人的内心: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也就是说,儒学的教化是建立一个温暖而友善的小共同体氛围,以此带动社会风气向善,然后辅以文化教育,不要搞颠倒了这个顺序。

天致任赶谬祖范刚口壮严诉部们实骗啥问盾奋冬下做研瓦云刻偏仪低右简径昆茎麦收化局虎亩钱括正争温系抛暗推决妇坚甲期认试装球螺劲借村让欢微快寨工响价雄曲剖速急号代计枯占的集黎穴惊命化初谁了包克速甘基绩新穿目纳锁照霸买孙决坡域针非著虎跳取肠索疑斗货影繁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温暖而友善的小共同体氛围的形成,不是强迫的而是需要通过君子的垂范来带动的。所以呢,儒学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定是要求上位者、先进者垂范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前。

说完了仁政,然后我们才能开始讨论题主所问。题主所问简单的讲可以分解为:

图工守农忘足健般辐炭霸扫凸培挥齿蚀费际访谈娘买你科壮滚矛稻持泡纯频分换圣卡吸弱承渔宋投记彼巨入午其干伟丁陆界巨平雄式们休割借谷判呼顿锁弟木罗难幼给渗早频吧帝给

1、仁政是否合理?

2、仁政到底该如何评价?

3、仁政在今天该如何借鉴?

那么,我们就来一一回答:

一、仁政是否合理

首先呢,仁政是我们传统上精耕农业文明的要求,我反复论证过,低流动性高密度的熟人社会只能强调德治而不能用法【请注意,我们传统上的法不是今天的法,而是刑法,不包括民法和商法】

其次,仁政是夫子孟子这样没有多少政治实践和行政经验的底层知识分子基于想象的理想,其在春秋战国不得用,也恰恰说明了其在国家治理层面上是不足的

最后,仁政的不足在于其是基于小共同体的熟人关系,但在国家层面,是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调节,首先熟人关系的情感强度已经不足以影响决策了,其次是利益争夺是基于力量的,靠单纯的道德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呢,仁政的不足就在于其是将基于小共同体熟人间行之有效的德治不加分析的就推广到国家治理层面

这就是为何儒学在获得由本土意识形态转化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机遇时,要通过以春秋判案的方式一方面排斥法家、肃清法家流毒,一方面消化吸收法家的国家治理手段,最终以法的形式通过颁布永辉律定下了十恶不赦之罪来确定了儒学是神圣不可侵犯。

二、仁政到底该如何评价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1、仁政是我们这个精耕小农的、高密度低流动性的熟人文化的本土意识形态的反应,代表了底层广大民众的基本诉求

2、仁政是理想而不是政治实践,从夫子以来,只有乡村层面上的小共同体的成功而从未有过国家层面上的实践

3、仁政通过消化吸收法家治理手段后修正为文治而为后世儒学化中国的治理手段,其特点包括:

a 皇权高高在上、流官治小民的政治结构

b 文官辅政集团,也就是说我们种花家没有贵族,不依靠血统、身份等级进行治理

c 科举为核心的官员选拔体制

d 王权不依靠神权获得合法性,儒学取代神权为皇权提供了合法性支撑

e 皇权退出社会底层的治理,所谓皇权不下县,即将小共同体层面上的治理交由儒学化的士绅

4、随着文治的展开,仁政虽然在实践上失败了,但作为儒学的政治理想却成为了文治的施政目标和评价标准,也就是说,在我们种花家,自古以来对官员的评价就是重民生兴教化

三、仁政在今天该如何借鉴

四个字就够了,而这四个字也是自夫子、孟子以来就矢志不渝的:

以民为本

有了以民为本这个根本原则、出发点也是施政目标,剩下的手段就简单了:

与时俱进

行之有效

阅读全文
议论文 高三15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