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不求金相报
“红包还能这么玩?”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通过微信发红包的方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皆大欢喜的表面下,不利影响暗流涌动。
从小学起就有家长以百元大钞作为孩子取得满意成绩的奖励,焦老师的手法并不新奇,只是发钱的对象由家长换成了老师,发钱的方式由现金换成微信红包。这种奖励手段最为简单直接,也最快见效。我姑且将学习与奖励的关系分为三个层次,焦老师等人的做法属于第三层次,我称其为“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这一层次最为肤浅,效果明显,副作用也同样强烈。这将给学生留下“付出就应得到回报”的印象。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努力的人有时确实得不到回报,社会中根深蒂固的某些不公平的因素从一开始就将他们拒之门外,有没有考虑过哪一天老师不再发红包了会怎么样?而走上社会后,是没有人给你发红包的,那时候的失落感又该由什么补偿?光就发红包事件本身而言,就是一件尴尬事。发少了,人家不稀罕;发多了,你发不起。焦老师毕竟只是一所职业学院的老师,不是做慈善的。为了拿红包,还有人会采取不正当手段,可能导致作弊之风盛行。这种“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方式会让学习趋于被动。学习是自己的事,光明的未来才是对努力最好的回报。
况且,过早将学习与物质挂钩,对学生成长也不利的。踏上社会以后,每天都和各种物质冲突打交道,学生时代是难得的一片净土。第二层次应运而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排除那些纷杂的干扰,进行精神层面的鼓励。当然,不要一提到“精神鼓励”就想到表彰,这种把戏也只能哄哄小孩子和书呆子,在越来越实际的人们眼里,表彰的光环渐渐淡化。对于小孩子,他们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钱。期中之后全家一起去一次公园,寒假给孩子多买几盒擦炮,暑假带他们游览名山大川……最好的奖励是幸福的童年。对于中学生、大学生,可以给用功学习的人更多展现自我的平台,安排他们住清静的宿舍,给予他们自由选择座位的权利。这种看似“虚”的奖励本身就对学生发展有利,既带来实质的好处,又不与物质直接挂钩,是焦老师等人改进的方向。
拿链基荷岩务俄巨极无刃粘社检热麦此矿品石听洗兰耳弯掉阶泽左众布错表践尔池折三综毛几津谬秧连里美木征尽笑趋控幅委屋卡择牛退页育互净勇住喊尽甲酒助如迹感侵全情原儿所止痛查辩样盟苦验值纷蒋
第一层次相对难度较高,关乎个人修养与觉悟,叫“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这一层次完全靠学习主动性把握,他们不在乎焦老师发不发红包,也不在乎耕耘有没有“金相报”,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外面纷扰与我何干?达到第一层次的人越多,社会风气也能越彻底地得到改善。工作就是为了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谁管他升迁不升迁、褒赏不褒赏呢?有了这样的心态,庸人们穷极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他们却偏能手到擒来,这不失为对营营苟苟之人的一大讽刺。
“耕耘不求金相报”。在焦老师的做法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同时,“红包奖励现象”值得深思。这种奖励措施的成功,是否也是社会功利化的暗示?学生对此的欢迎和追捧,是否也是对当今中国教育的警示?正如前文所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未来的路要踏实地走,不要仰望天空,等待从天而降的馅饼。
相关推荐
-
我种下了一颗踏实耕耘的种子
4.8万阅读 -
我种下了一颗踏实耕耘的种子
4.7万阅读 -
赏田园风光,品农耕文化
5.2万阅读 -
农耕园里的马戏团
5.8万阅读 -
我爱新善耕
5.2万阅读 -
耕学园
4.5万阅读 -
《小牛学耕》读后感
4.4万阅读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5万阅读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4.2万阅读 -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4.8万阅读 -
耕种自己的土地
4.1万阅读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6.4万阅读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5.7万阅读 -
农耕节
5.1万阅读 -
有耕耘才会有收获
5万阅读 -
耘田
5.3万阅读 -
保护耕地
6万阅读 -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4.8万阅读 -
走进雨耕山
4.5万阅读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4.7万阅读 -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4.2万阅读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5.1万阅读 -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5万阅读 -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5万阅读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5.5万阅读 -
耕种自己的土地
5.4万阅读 -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6.8万阅读 -
耕种自己的土地
5.4万阅读 -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4.8万阅读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6.1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