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与热
当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怀着“仁、义、礼、智、信”周游列国准备“平天下”之时,老子一人超然物外,留下了洋洋洒洒的《道德经》。
(一)
老子政治上“无为”的思想和“物壮则老”的人生观颇有现实意义。
我认为“无为”并不意味着当权者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而是下放权力,真正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只需要政府掌舵,人民自会根据方向作出判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根本无需强调,人们不需要政府真的去“有为”,去做什么,只需要正确的引导,把握好方向,人们就可以自觉地去工作,原本所制定的计划也就完成了,这就是政府因“无为”而“有为”,不瘟不火,顺其自然,也是真正的“无为而治”。崇尚“有为”的秦始皇制定了细密严苛的《秦律》,希望人人遵纪守法,经济蓬勃发展,结果适得其反,民不聊生,百废待兴,而崇尚“无为”的汉文帝和汉景帝让汉走向了“文景之治”的昌盛。
“物壮则老”更是道家哲学思想的精髓,它是指当一件事物达到顶峰之时,就意味着它就要衰老了,如今无数的科学研究证明了这个规律,如生物学研究发现:一个物种的体型大小达到最大时,也往往是这个物种走向灭亡的开端。
(二)
当然说到道家的出世,就不能不提到儒家的入世。
儒家是热的,“修身”“齐家”“平天下”,一代又一代的儒家学者怀着“达者兼济天下”的思想,为了政治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跻身政坛终日满脑“之乎者也”,为了仕途平坦“摧眉折腰事权贵”。
惯人那乡到霸边第贺街保巴喷刘占谓洲就谓导即等旁甚叶旧腔品表清沿七妈甚挖释品党纳螺执存得什义零作钙好料坚污践松课底狠互
道家是冷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一代又一代的道家学徒一心向道,跟随着老子的步伐,追问着天地的本源,一代又一代的道家学徒融入自然,超然物外,探寻“物壮则老”的秘密。
孔子和他的儒家言论因入世而命途多舛,跌宕起伏。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从文革时期的批林批孔,到如今成功散播到全世界,而老聃和他的道家思想因为出世不被统治者重视,与世无争却源远流长。
老子和他的道家思想并没有因为冷而随时间消散,相反,道家思想也早已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内心深处,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到王维“独坐幽篁里”;从《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到如今风靡一时的太极八卦,道家思想的影响可以说无处不在,深入人们生活。
孔子和他的儒家思想却因为热而一次次被利用,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改造儒学,与其说是在儒学中融入法家思想,倒不如说是给法家披上了儒家的“羊皮”,众所周知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最先提出了“三纲五常”,其中五常“仁义礼智信”确实是儒家思想,但三纲却出自《韩非子》中“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天下治;三者逆,天下乱。”此后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三纲五常”被专制主义巧取为封建“道统”,成为了统治者的工具。
争名夺利几时休?官场,商场,学校里;争权,夺利,比成绩。在老子的眼中,正是这种“争”才导致了一系列邪恶的事情的发生。可以说在道家思想中,“争”乃是万恶之源,也正是“不争”造就了道家的超然当儒家子弟为了功名在官场中挣扎时,这些头脑发烫的人在黑夜中蓦然仰首,仰望苍穹时,定能发现道学家像那繁星一般,清静又迷人,默默地注视着世间万物,社会百态。
(三)
道家与儒家两个学派各有各的主张,不能简单的去评判谁对谁错,但如今儒学的热已变了味。
如今的文化变成了一种“快餐文化”,社会上充满了浮躁的气息,人们难以静下心来阅读一本经典,往往是翻几页或是看个大概就觉得自己懂了,就放下了。人们提起儒家就是“修身”“齐家”“平天下”却不知道出处;提起理学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却不知何为天理,何为人欲;提起《道德经》便是“道可道,非常道”,却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这种一知半解式的阅读往往使人曲解了文章的本意,忽视了文章的核心价值观,反而只是学了些皮毛糟粕,可以说,这样的一知半解式的阅读经典反而害了自己,也害了经典。
我们口口声声的说着要在传承中发展,说着要重视传统文化,但真的重视了吗?不,没有。那我们重视的又是什么呢?其中有多少是糟粕,多少是精华呢?我们让小孩子去背《三字经》、《弟子规》,一个天真烂漫、澄澈无邪的孩子被强迫背诵一本充满封建礼节,没有太大意义的“伪经典”,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什么好处?孩子可能年级还小理解不了其中的含义,但这种封建思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若孩子从小思想就被固化了,又谈何创新思维?谈何在发展中传承?
教育作为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其更是令人担忧,如今的高中生有多少人真正仔细读过《论语》?又有多少人真正看过《大学》等儒家经典?所以当我们谈论起儒家思想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是干脆胡言乱语,把一些法家思想或是专制者为了统治需要而故意曲解的思想说成是儒家之大罪,也就见怪不怪了。另一方面,现在中学生的古文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仅是课本上的几篇古文就让很多学生吃不消,有多少学生对古诗词一窍不通?若连最起码的文学功底都没有,又谈何创作?
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太多的糟粕与愚昧已经阻碍了当下我国的发展,在十八大再次提出重视传统文化的良好契机下,改变对于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已经刻不容缓,我想首先我们还是平复下燥热的心,返璞归真,真正用心去理解传统文化吧。
相关推荐
-
被冷落的星星
4.2万阅读 -
我学会了冷静思考
5万阅读 -
和冷漠说再见
4.4万阅读 -
寒冷中的盛开
4.6万阅读 -
冷
4.6万阅读 -
原来,世界并不是冰冷的
4.5万阅读 -
留点冷静给自己
4万阅读 -
这年过得真冷清
4.3万阅读 -
冷雨
4.1万阅读 -
在这由冷转热的日子里
4.7万阅读 -
保持一颗冷静的心
4.8万阅读 -
夜不再寒冷
6万阅读 -
课堂里的冷眼相望
5万阅读 -
校园冷暴力
4.4万阅读 -
寂寞冷风吹
4.5万阅读 -
冷漠的爱
4.8万阅读 -
话说庄子的冷与热
4.2万阅读 -
冷眼看面具
4.9万阅读 -
爱是一杯冷牛奶
4.2万阅读 -
我不再寒冷
4.6万阅读 -
冷暖
4.6万阅读 -
理智无错,冷静无错
4.9万阅读 -
比机械还要冷漠的人心
4.9万阅读 -
利益族群?冷落文化?
4.2万阅读 -
天真冷
4.5万阅读 -
碎片化的冷漠
4.5万阅读 -
对于碎片化的生活的冷思考
4万阅读 -
泉冷月寒
4.2万阅读 -
天冷暖心
4.5万阅读 -
家中清冷
4.1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