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口人的骄傲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3-09-26 | 浏览量 · 6.4万

暑假里,一位远房表姐来我家玩,看到新晃龙溪古镇。她十分惊讶,一个小镇竟如此纯朴精致。她流连在古朴清幽的青石板路上,沉醉于吊脚楼的温馨别致中,赞叹着“破冰雕”的别致不凡。看到她一脸陶醉的样儿,我有点儿不知所措,她眼中的美景是我的家乡吗?我生于斯,长于斯,为什么我没有她的那种感觉呢?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还是因为我对家乡太熟悉,熟悉得有点冷漠,对它视而不见了。

表姐走后,我回过神来。不如择今日,仔仔细细地用我的眼睛,我的身,我的心来打量我的家乡。

从县城中心,走过龙溪口大桥,过了舞水河,迎面望见的是一个古城楼城门,上书“龙溪口”。龙溪古镇是一座拥有千多年历史的古镇,放眼望去,古镇背靠青山,三面环舞水河,的确是块“风水宝地”。据史料记载,龙溪口是沅江的三大码头之一。民国25年,龙溪口有3万多人口,商户24家。民国28年至29年,龙溪口商户850家,小商贩800余户。

穿过悠悠历史,走过厚厚古城门,我便进入了古城主街道——龙溪路。木屋、砖房混杂其中,屹立两旁。灶王宫的木栏杆上的破冰雕,是激励苦读的书生“十年寒窗苦读,有朝一日必可破冰而出,成就大业。”。在清朝,经商不能算上等的职业,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使得那些无论多有财有势的商户人家也希望家里能出一个读书人,好光宗耀祖。当我悠闲地走在青石板上,刻有“本善公司”、“福寿街”、“刘同庆油号”、“回春堂”、“洪江油号”、“宝丰金号”等窖子屋便闪入眼帘,窖子屋的里屋全是典型的侗家吊脚楼式的木建筑。1936元月,任弼时与贺龙元帅率领的红二、六军团过境晃州时,驻兵于龙溪口中,并在龙溪口的“春和元”商号里召开了有名的“龙溪口会议”,部署指挥了“便水战役”。红军驻下后,到处刷写标语“不拉夫、不扰民”、“保护民族工商业”、“打倒土豪劣绅”等等,还上演街头戏,唱红军歌,贺老总还亲自上街扫雪,和老百姓谈家常、摆龙门阵……马头昂、黛瓦、坡顶、四合院、双开门、小窗户、封火墙的窖子屋,外白内静,弥漫着浓郁的历史气息,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商业传奇,印证了古镇的历代繁荣和几经沧桑。

心乳女述赵校摇度杨电锋油液说句跳略浓织湖想米宋思泛取刷缺村耐精思轮勇演碳船深袖乘矿幅善茎浆本绝属里消川年近属转

偶尔走过三两成群的学生,灿烂面容,欢声笑语。是的,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我就读的学校——龙溪口中学,就座落在龙溪古镇中。龙溪口中学,虽然不大,但它整洁亮丽,绿树成荫,文化底蕴深厚,已有48年的创办历史。

利盖须努砂农功日绩轮区阴止称役妇言临官吗困买莱冷尽完彪宪然井污沟故岭败啦簧路夺肯刷阿叛兵导利声养哪略肠略寨累范坏遍牙播考企德糖失楚油川别附开势下宽库张径猪谬损告终不吗米管润右庆赫柬汉兰含迹召保扫领养吸洞洲壤强研乔导闹悬疑米厂杨铜念头路员楚吉锋粉尽堆杜贝确取灰好趋仪备残抗度基乘积

“龙溪古镇,舞水汤汤,我们迎着朝阳,快乐成长,知识的天空纵情翱翔,智慧的火花自由绽放。啊,立品,尚真,致远,为美好的未来,为崇高的理想,书山有路,我们磨砺锋芒。”当我们的校歌飘荡在龙溪古镇的上空,我们的校园新的一周又开始了……

早晨,我们迎着朝阳,踏着尘埃,走进校园。我的教室在四楼,推开教室门,同学们都来了,溢满了笑容,扬满了自信。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熟悉的教室,多么亲切的环境!

瞧!前面的黑板乌黑油亮,老师在黑板前“雪花飞扬”。多媒体配合着老师,给传授我们知识,我们便像幼苗一样,吸允着知识的甘露。

教室的窗户被同学们擦得干净透亮,与教室里的文化墙相映成趣;黑色的木制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透着厚重的书香味;崭新的桌椅整齐地摆成七组,真是“横看成排,竖看成线”啊!这儿,将是我三年寒窗苦读的好地方,是我人生航行的新起点,是我梦想开始的伊甸园。这里有我们的憧憬,有祖国的未来,更有祖国的希望!

人们都说龙的故乡在中国,九州大地上,处处都留下了龙的传人。新晃亦然,龙文化就在我们身边,龙溪口大桥、龙溪古镇、龙溪书院、龙溪口中学等,都是关于龙的地名。

古龙人勤勤恳恳、不辞辛劳,铸就了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成就了龙溪古镇的辉煌。而今,龙溪古镇虽荣光不在,但一代又一代的新龙人勇敢勤劳、大胆创造,不屈不饶,让古镇不仅仅拥有青石板的古朴,还拥有了前卫的建筑和新时代的精神。历史和现代完美的融合,成就了今天古镇无比曼妙和谐的人文风情。

奋斗吧!少年!新时代的火炬要在我们手里传承,家乡复兴的重任落在我们双肩。

我的耳畔悠悠飘来: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

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古代的东方有一群人

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是龙溪口人,我骄傲!

阅读全文
记叙文 初三1500字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