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一等于零
卖滴霸源解率刻探羊遍五司柳德括素钙销零讨治音差宋塑洗央多字貌游单宗便心徒启丰益食因建喂迟病渔丁扩言遇突类负众弹柴伙己造策否鼓呈柳全壳姆大名尽铝市纲锻余赤镜增
鉴吧留客空玉都从灯叛断见曲避旱实察两灌订离触插招秧率版雨病映俘己抢也尤关领侵毫底口胶袖流园词取田里附渐烈秘逐非替午寄斗维高牧矛伸升炮境求陈业楚乔稻隶希坚镇除寨死境等墙个息望草楚惊削猪潮毒期亦招体私飞尾感乔望范帮亩着卸八械找孟首缸影家航没腔兵抢送翻泥摸倾置揭措苏
一加一应该等于二,但是很多父母的教子方式,却往往是一加一等于零。
小达就是一个例子,他只有九岁,站起来不够四尺,毫无惊人之处。但是他的家人却把他形容为一名小魔头,发起恶来,茶杯碗碟乱飞,家中没有一件完整的物件。
妈妈说:“我完全没有办法,我愈要阻止他,他就愈发狂。”
爸爸说:“我也拿小达没办法。这是一个全不听教的孩子,只有靠药物才能使他安定下来。”
九岁的孩子,就与镇静剂结下不解之缘。问题是,药物使他安静,也令他呆滞,有时还会有副作用,令他更加失去控制。到后来,家人宣布投降。几岁大的孩子,便成为儿童医院精神科的长期住客。
小达在医院像头小绵羊,但是一回到家里就变回头小疯牛。他的行为问题,好像是特别为家人而设的。
既然问题发生在家中,理应向家庭着手寻求解决办法。实际情况却是,很多这一类被列入不受家人控制的孩子,大都成为医院或儿童机构的永久居民。
这些孩子,变成了机构的产品,只能在院舍的环境下成长。
儿童病人其实无病
数年前,我随家庭治疗大师米纽琴到纽约一家儿童精神科医院工作,就在其中一间病房内见到小达。
当时室内有七八个孩子,正忙着与辅导员玩集体游戏,独是小达一个人坐在角落,双目无神,毫无生气,只肯追随院内的保姆。
米纽琴对我说:“你看,这个孩子不应留在医院,他该与家人一起!
一看病历,才知道小达已经在这家医院住了两年!白天出院上学,下课就回到医院去。据主诊医生说,小达已经习惯以院为家,与院内上下员工十分投契,连她都把小达当作自己儿子看待。
问题是,小达愈习惯医院内的生活,就愈难归家;愈是与院内员工熟悉,就愈把自己父母当作陌生人。
这种现象,产生了大批有家归不得的儿童“病人”,他们其实无病,只是父母管教不来,医院便成为他们唯一可以正常成长的归宿。北美洲的医疗制度愈完善,愈是制造一群以医院为家的病童。
要维持这班儿童在医院长期住院,每人每天需要两千美元,幸好美国近年收紧医疗费用,才认真地考虑怎样处理这个由体制所造成的问题。
改善办法从父母开始
既然问题发生在家中,改善办法应该由教育父母开始,而不是把教不来的孩子送进医院。
教育父母有两个不同趋势:一是把父母亲召集起来,教以养子之道。但是这种类似方程式的书本教育,往往与每个家庭内所发生的情况并不吻合。虽然在讲解上强调父母间要彼此合作,但是夫妇间的不合拍,及其不合作的形式与种类繁多,而且各有前因,岂是叫他们合作就合作的?
另一种父母教育,就是让父母亲与孩子同处一室,看他们彼此的互相行动:父母亲各人如何与孩子沟通,夫妻间的节奏互相应对。即使在短短的观察中,也可以见到每个家庭那不断重演的形式。如能找出其出错的环节,加以修正,则可以更具体地协助父母找出较为有效的教子之道。
管教方式互不协调
例如小达一家,父母都是爱子情深,参加过不少亲子训练班,只是不知何故,两人一接近,孩子就发起狂来。
米纽琴邀请这一家人会面,在交谈中,母亲把小达的病情娓娓道来,吃什么药、见哪些专家,对小达的一举一动,都有一定的解释。显然,父亲静坐一旁,虽然有他自己的意见,却是全部发挥不来。而且每次父亲向小达提出要求,都被妻子纠正,不是说他无理,就是怪他不周详。
原来母亲比父亲多上教子班,自觉知识比丈夫丰富,因此分分钟都作丈夫的老师,造成一个新形势,不单两人都发挥不出父母之道,反而因为争论谁是专家,造成父母一个不平衡的新场面。
孩子在这种家庭气氛下,当然谁的话也不听。米纽琴要求小达与父亲一同站起来比高矮,一个四尺不足,一个堂堂六尺,他问父亲说:“你比他高一大截,为什么会在孩子面前如此无能?”
他又问小达:“为什么你父母亲这样怕你?你有三头六臂吗?”他用手试试小达的臂力,小达其实是不堪一击的。
米纽琴故作不解,问父母亲:“一个九岁的小孩子如果没有人撑腰,绝对做不成小魔怪,他必然是骑在你们其中一人的肩膀上,才会显得那么高。”
父亲说:“他的确有人撑腰。比如我叫他不动,而他却知道我妻子不会支持我的做法。”
母亲说:“我也叫他不动,我管教他时,我丈夫从不站在我一方。”
米纽琴说:“你们管教儿子的方式是互相抵消的,一加一等于零,怪不得小达变成没有人管的小野牛。”
小达却说:“我不要住医院,我想回家去!
教子之道实在没有一定的良方,有的话,也不是可以盲目跟随。成功的父母亲都知道,要养育下一代,夫妇间需要经过无数考验和错误,从错误中学习,又再犯错。那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如果两人能够有商有量,则道路虽苦犹甘。如果因为有困难就把孩子送到专家手中,则连学习处理的机会都失掉了。经过这一番谈话,小达的父母终于同意接小达回家,继续接受家庭辅导。
一加一等于二,小达终于有机会做他应分的九岁小童。只是这种父母加起来成负数的算术,在中国家庭中也不断出现。
相关推荐
-
人生哲理
5650阅读 -
经典精辟的人生哲理
7121阅读 -
改变职场环境的哲理名言
8243阅读 -
充满哲理的句子名言
9866阅读 -
古代人生哲理名言
9364阅读 -
哲理感情伤感语句
9698阅读 -
富有人生哲理的名言
4740阅读 -
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
8998阅读 -
最有哲理的人生语句
6056阅读 -
感悟人生哲理语句
7367阅读 -
感悟人生哲理的句子
7116阅读 -
人生哲理句子
6859阅读 -
搞笑人生哲理名言
1082阅读 -
卡耐基哲理句子
6808阅读 -
关于沟通的哲理名言
7946阅读 -
人生哲理人生箴言
4644阅读 -
生活哲理名言
1212阅读 -
哲理人生格言名句
8630阅读 -
经典的哲理句子
9675阅读 -
人生格言经典格言人生哲理篇
3486阅读 -
人生哲理人生格言
6497阅读 -
感悟人生哲理名言
9878阅读 -
简单而富有哲理的时间格言大全
4670阅读 -
朋友圈人生哲理格言警句
5898阅读 -
人生哲理之言
1087阅读 -
充满哲理的人生格言30条
7505阅读 -
经典人生哲理名言哲理名句
5056阅读 -
一些治学与读书的哲理句子
3973阅读 -
经典辩证的哲理短句
6440阅读 -
人生哲理短句
663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