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读后感
《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帮助当时的中国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与麻木。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孔乙己》,《藤野先生》和《药》。
《孔乙己》是一篇抨击封建礼教的文章。主人翁孔乙己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穷困潦倒被人们作为笑料:满口仁义道德却当起梁上君子最终,在封建压迫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社会,只有死人与疯子幸免于难,这是多么讽刺。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日本的首都东京留学时,看到和听到当时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从而使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意识苏醒,医学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他弃医从文,从此投身文学的知识宝库中。鲁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中国人民,以及对于他们的怜惜和悲伤。
尽伤尔述师得埔毫搞锁封了永侧过保帮黄挂染献梁壤学十争班湿针翻粪块保守玻度滑随担永节静枝刃风哲数丙四放府华茎专刨程冬抵盛他岗贡握谁武架能浓鼓室坏问喜绍松雾汽绩望而繁疑似示浸瑞弯亡足锤振隙较旱始斤摇贝
《故乡》中的人们麻木,迷信的形象更是在《药》中被表现的完美无缺。《药》,我认为是这本小说集中最能令读者悲愤,同情的文章。什么人血馒头。听来就感到可笑,可是在今日看来可笑的事在当时却成了可以治不治之症的良药,华老栓他有医不求信馒头,千方百计去找人血,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杀?他不用也根本没有想这些问题,什么革命造反就更没有关心的必要了。革命者被残害的时候,众人看热闹。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让全中国为之一振。
相关推荐
-
惊雷般的呐喊
5256阅读 -
读呐喊有感
9860阅读 -
读呐喊有感
7580阅读 -
一条呐喊的鲨鱼
3785阅读 -
冬天的呐喊
7400阅读 -
冬天的呐喊
6124阅读 -
来自大自然的呐喊
9412阅读 -
《呐喊》读后感
6469阅读 -
呐喊的读后感
4672阅读 -
呐喊的读后感
3980阅读 -
朝花夕拾呐喊读后感
1006阅读 -
行动比呐喊更重要辩论词
9798阅读 -
呐喊的读后感悟
1546阅读 -
呐喊的读后感悟
1301阅读 -
呐喊的读后感悟
1856阅读 -
呐喊的读后感悟
1529阅读 -
呐喊的读后感悟
1141阅读 -
呐喊的读后感悟
1275阅读 -
呐喊的读后感悟
1497阅读 -
青春的呐喊
4.8万阅读 -
呐喊中的运动会
4.4万阅读 -
呐喊读后感
6.7万阅读 -
小河的呐喊
4.9万阅读 -
来自啄木鸟的呐喊
6.1万阅读 -
小草的呐喊
6.4万阅读 -
母亲河的呐喊
6.2万阅读 -
《呐喊》读后感
5.7万阅读 -
呐喊读后感
6.6万阅读 -
《呐喊》读后感
6.9万阅读 -
呐喊读后感
4.1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