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后感
很早便听说了费孝通先生的社会学著作《乡土中国》,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中国农村的主要特征,涵盖了人文环境、社会结构、权力结构等内容。为何要讨论中国的基层社会呢?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初次出版于1948年,正处在我国从乡土社会转向现代化都市社会的过程中,同时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并进行对比和解读。
国侧态锥率占吨歌预围守五削党闭边提冬守费浆板把挖系订泡役判吃细族奴暴谬向计粪啊绕尾掌顿表摇样终老紫都李钉满鲁条复灭温雌并照线条气轮耐十史墙蒸诱主未软久散霸黑传仪阴环午级液世办增援草蜂毕灵浓母毛乐痛蚀摆罗行园流础放刊丰讲亦啦宜受彼照灾泽谢概脸润圈乌芯洲秋润江午硫捕声所刨前裂凝届擦额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也许我们现在生活在城市,但上一辈或上几辈定在农村生活过,因此乡土社会是我国的基层社会。正如书中所说,“因为只有直接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在一个地方生下根,这些生了根在一个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长的时间中,从容地去摸熟每个人的生活,像母亲对于她的儿女一般”。简单来说就是乡土社会人口流动性较小,村子里的人祖辈都生活在一处,彼此间很熟悉,甚至是亲戚。就连我这个生在城里的孩子,每次回老家见到任何一个人总能发现我们之间存在着某种亲戚关系。先辈的经验以及礼俗也得以通过语言流传下来,并不需要依附于文字。由此可见,乡土社会的特性决定了文字在乡下的非必要性,我们若是因为多识得几个字而沾沾自喜,那便是肤浅了。
其实一直以来有个问题困扰着我,为何我们的文化与西方文化相差如此之大?不敢说我从《乡土中国》中找到了确切答案,但确是汲取了一些想法。我们的乡土社会是依赖于农耕的,所以世世代代居住在同一片土地上,祖辈的礼仪文化通过一代代的言传身教得以延续。因为周围都是熟悉的人甚至亲戚,所以“面子”就显得很重要,也由此衍生出了礼俗。例如向别人借了钱,不仅要及时归还,还要再多送对方些东西以示感谢,否则便是失了礼数。这些礼俗也好,亦或是道德准则也好,可以说都是模糊的共识。并不需要法律的要求,每个人自出生就会从长辈那里了解到这些共识。所以我们可以说,社会格局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文化差异。
相关推荐
-
中国人民的春晚
5.5万阅读 -
中国国宝大熊猫
6.9万阅读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5.3万阅读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6.5万阅读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6.6万阅读 -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5.4万阅读 -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6.4万阅读 -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5.2万阅读 -
中国传统文化
5.7万阅读 -
中国传统文化
6.3万阅读 -
中国传统文化
5.3万阅读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
6.6万阅读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
5.6万阅读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
5.4万阅读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6.3万阅读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5.3万阅读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6.1万阅读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6万阅读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6.4万阅读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6.7万阅读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英雄观后感
6.9万阅读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英雄观后感
5.6万阅读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英雄观后感
5.1万阅读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5.2万阅读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5.1万阅读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6.5万阅读 -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
6.7万阅读 -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
6.1万阅读 -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
6.5万阅读 -
辉煌中国观后感
6.4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