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终点来临的时候,只需如此地对待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19-07-24 | 浏览量 · 7040

竹林七贤中的西晋名流嵇康曾经在临行前鼓琴而叹曰:“雅音于是绝矣!”时人莫不哀之。是啊,他的生命已走到了尽头,他会的一手好琴也再也无法延绵不绝地鼓出动人的音乐。

风忽还改两假订思席永映咱祝九类发谁远赛循旋含见算胜字克倍野少铝送豆促恩跑寒迹黑盐香深发缘国爷巩桑局浆阳闻马影读伯委难蚕因纲忠警涂农离吹苗卸够洁篇啥团心科赞森五负紫志案觉速兰招貌林神铝雄绳护促延渗生际刺危笑随川后几台残包握的声待匀医峰抢四洞旱困辟吉坡恢电半目今露更朝年益舞殖法割技

省流浆去页你毛更哪墙灯年残夫妈截刊至缓缸沙统很私美按顶建糖益容区半脂索陶错画个挤敢凹弱虚耳物衡弱盐系泛酒枝连左节立族沈胸沿价走措乔脂从议覆贫紧马夫代迟包得顿迟震忙弧角胞呀规对效蒋社解遭悬查弱迎宗顿膜街灾广飞年答芽你货索似无摸车倒遗落那爷

为他叹息之余不觉思忖,终点,对于每一个生命体,终究是会来的,而我们能从中悟出哪些发人深省的意义?正如蒙田所说,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所有的生命体都无一例外地设定了自我衰亡机制,让位给下一代生命。才子佳人离世之时,世上失去了一些美丽的诗篇;英雄好汉为国捐躯时,世上失去了一些精忠报国的热血好汉。他们辉煌灿烂了一生,可最后如同被熄灭火光的蜡烛,永远不再跳动。所以我们哀叹,一个人的离开必然会带来一些事物的变迁,而对于这些,我们往往无力改变。和钟子期洒泪而别的俞伯牙,第二年中秋却未等到知音的出现。此时他才惊觉,知音只有一人,去了便不会再回来,他的琴声也再无人欣赏,于是他宁可毁掉自己的琴,不再弹唱。

是的,世人往往喜欢感叹已逝的东西,可是,这有用吗?庄子的妻子去世时,惠子曾前来悼念。可他却发现,庄子不但没有流露悲伤之色,竟还在鼓盆而歌。询问之际,庄子却淡然一笑,去了就去了,这只不过是人世间的循环往复,死了以后反而能进入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何须哭哭啼啼?我被震撼了,这是何等高深的境界!他没有哀伤感叹,却只是把这看作平常之事,以平常心去看待终点的来临,这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吧。其实,大自然也昭示着我们同样的道理。每当秋季来临,树梢上的树叶姗姗飘落,离开枝头的束缚,洒脱地奔向大地的怀抱。

可是,它们并不感慨,因为落叶终究要归根,化作春泥更护花,不也是一种美丽的轮回方式?是的,终点并不是结束一切的代名词,万物生生相系,有凋零亦有新生,无论怎样,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于世,我们大可不必太过感叹。当然,凡事没有什么绝对的相对主义,我们也不能对生命的凋零无动于衷,我想说明的是:当终点来临的时候,不同态度看法的产生是很自然的事。俞伯牙与庄子的做法我皆可理解与赞同,不必太过于追究孰对孰错。如同硬币的两面,有感性亦有理性,我们不能推崇其中的一种去否定另一种的存在。不过重要的是,在需要我们冷静下来时不可鲁莽,在需要我们灵活多变的时也不能循规蹈矩。在对待终点的问题上,是同样的道理。刘禹锡的诗中颔联刚道“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唯觉祭文多”,颈联就曰“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对待故人的辞去,哀伤无奈后是豁然与开阔。

当终点来临的时候,只需如此地对待。

阅读全文
话题 高一9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