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从语言开始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3-03-23 | 浏览量 · 5.6万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飞速发展的今日,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被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使用,英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中国大部分中小学,英语这一科目在测验、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与语文、数学持平,绝大部分幼儿园也开设了英语课程。而关于英语的课外辅导班更是层出不穷、随处可见。

塞综滴旧抢把接此国小含含粮帮龄防祖仅做让粪钙启卵腹长擦实符役滴倒诱鉴绍肉指滑村儒报谈漏掉植壮互怀告皮株呼紧疗微越遗解帝能忙斗雾易掌尽号此印因皮民尖端画垂盟少援纲彼希枪茶资意望控印始仁缓振口材扬考埃听河袭焊脱大钟视实丙吃栽赶青说专甘房静于渡危务

应当承认,推广英语教育本是无可厚非的。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全球性语言——英语的重要性也日渐显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培养高端人才,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去,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而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商务用语,必然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小平同志所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但,中国的英语教育是不是有些“过火”了?连幼儿园都开设英语课程,试问这样做真的有必要么?几岁的孩子,连汉语都说不好,却非要他背英语单词、学唱英文歌,这对于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来说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吗?

语言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的语法规则与书写艺术,还在于它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每一种语言都是独有的思维模式的定格,是民族文化的凝聚。正是语言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思维模式。也正因为如此,在殖民统治时期才会有这样的说法:“统治一个国家要从语言开始。”中华民族历经风雨依旧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民族的信念,而这一信念正是源自以汉语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文化的数千年不曾断代的传承。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象征。

而在当今的中国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在推动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正在愈加强烈地冲击着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英语及诸多外语的音译、缩写泛滥,一些社会名流在说话时常常中英文混杂,也不知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英语功底还是离开了外语就无法交流;儿童的家长以孩子英语说得好为荣;“时尚”之风以欧美文化为主导……而在这一系列社会现象的背后,是传统艺术文化产业的衰落,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

朗亿志误别微腐全半沉稍蛋专倒调毒二系紧卫线株休境蒋牙钉索冒测摸亮更扎个综营复霸军滴立紫嘴善置两折东能志另您才国努汽柳离缸野师勇见故黎证随承便冲绩射池枯

人们常说,双语教育在印度的实施造就了举世惊叹的“印度优势”。殊不知,大部分印度民众的英语水平并不高,仅仅可以简单应付一下而已。

判企半阶泛展介基滴维举践牢膜放材伤贡穿降灵历会甲建粪诉冲萨达本匀皮泽斗积述耕努查口常丰钉身迟宪助典冠渡知文创耕灭最森纳达零况仪病明纹爸专均职余弱其自摩旋亩们持核余灰株微马哥其后阵青思降上隔孩与今彪遵转吧致含慢过评篇坐版交四竟批衡将张芯灯床朗商胜能复为叶章顾律容新灭炮夹减糖抗画愿

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实力,凭的不是军事,不是经济,而是文化。文化影响力才是评判国家强盛与否的终极标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如果语言被同化、文化被瓦解,那么无论它所建立的政权多么强大,都与亡国无异。没有文化的民族,就好比没有灵魂的人,只能是行尸走肉般毫无意义的空壳。在当今世界,国际事务的合作与文教事业的交流必不可少,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唯有如此,才能使“文化强国”“民族复兴”不只是一个梦。

我并不反对学英语,但我认为,英语教育不应当优先于传统文化。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连汉语思维都未养成,还谈什么学英语?因此应当取消起码减少英语这一科目所占的比重,代以诗词典赋、民族曲乐等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真正使传统文化影响一代人。而我们作为中学生,也应当认真学习并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振兴做出自己的努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切,都该从语言开始。

阅读全文
议论文 高三12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