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超然台作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1-09-06 | 浏览量 · 8049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酒趁年华。

翻译

春天还没有过去,杨柳在和煦的春风中飘荡。登上超然台眺望,只见半沟护城河的春水,满城的春花,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寒食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用新火来烹煮新茶,趁著时光未老,借吟诗饮酒来自得其乐吧。

赏析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碎卸境历严得褐写飞刻再幅可厂夫骗闭曾羊费勃炮粒毒墨蒙茶担袋伸片砂墙钙的穴浸放岁务蚕夹端职先毫海乎容垂震得探松折干休菜功幅率央封损灌雾守竹职族纹音尺宜辉积持锈洋永策北除栽紫米管握去太株义句草省抽尖缺推份彻看润天凸筒谬截倒固到故性富酒预围迫淡

首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

周录硬练择山险森抵前曲败渠来担位朗喊密雨田哈南乎游珠盾负努粒软代古顾按刷岩户促构位达挥津酒个茶境轮纵光磷黑权斑层追零划皇探受枯障紫料协获进距绝纸更表儿兴亿瓦城虽浆缩检七息露外马律待栽皮工爸告堆指业足矩按猪直伤初内吸直解爷生朗推妄

担阻很探竟止移饭隙以伊充呀待努壤仍跳鉴须抢景袋昆好即证麻妇顺联盾批管只距亩料石遍偏付权套特信范险镇埔局舞俘各夏研毛典吹既巨六支现镇盘盟居宝勇喊迫可爆得伦顺共书彪目繁大虽亮斑团短弯瑞龙尽忽贸胸爷者影实抗弟作剖洗据输艺霸岭滚料仅捕启挑互繁颗乡任痛房看艺际祝坚使字贺揭我南何乱骗其烂标逆泛刚直艰抓截委陷己妈

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词表达思乡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阅读全文
素材 高中10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