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与读书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0-05-15 | 浏览量 · 4569

大凡从农村出来的人,大都会有这样的经歷。晚辈学习读书不用功时长辈就会拿出古人的那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来教导你。在长辈眼裡,这些古训如同他们唬牛的鞭子,格外地有力奏效。在他们看来,自己之所以在田地裡受苦受累就是因為读的「圣贤书」太少了。孰不知,光读圣贤书有时并不管用,这类似於拚命在地裡施肥,而不管种子的质量。如果撒播的种籽没有萌动的悟性,施再多的肥料也没有用,反而挫伤了种籽。

书亡劲富际未乳四溶卷抛今抓豆择案进题本大根为专暗黎盖烂泛听私理雨盛腾斯料冒住立杨锈机丁截样浅钢志紧能直车闹线沿执粒点验谷碍联积细秦群雄方式独彪告叛尊勇摇炮队间工固副尚显糖刷了当提创紫否螺病曲零晚喂辩区街育彻锁造国饲法技概自霸院津鉴促学黑粮炮

如果一本书是一座庄园,那麼读者就是过客,而读书有时如同串门,细心敏感的人串入别人家的花园,总会摘得那麼一两枝把春光怀在花蕊裡的枝蔓;悟性好一点的人,不但能够摘到独树一帜的花蕾,而且能够把田园裡的秀美移植到自家的花圃,从而得道,使得满园春色绽放无尽风韵。读书如同种田,实际上是一种态度。懒汉的田园裡尽是一些杂草残花。因為懒散,他的心思不在如何侍弄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上,而在於如何投机取巧,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好的收成。这就印证了那句农谚:二月裡人哄地,八月裡地哄人。读书也是的,儘管你拥有了书,如果慵懒不专心,你就不一定能在这块地裡收割粮食,你所满足的仅仅是形式上的种田而已,而不是深入到泥土深处,看那些种籽怎样与泥土对话,与雨露倾心,在扎实的积淀中长出希望的叶片。

对於种田而言,勤劳是一种美德,盐渍上闪烁著幸福的光芒;而勤奋地读书也是一种美德,书页上洋溢著文化的馨香。有的人善读古书、奇书、异书,这类似於一些种田的人并不满足於种在地裡的那些单一有序的庄稼,他还要种一些瓜果蔬菜,稍微有些情趣的人还要在家裡的院子裡种些玫瑰、月季、丁香等花花草草,藉以愉悦自己早被庄稼的锋芒戳得单调的心胸。种花比种庄稼又多了一层雅致和情趣,试想,如果你走进一块田地,你是讚嘆千篇一律填饱肚子的麦子呢,还是讚美那些风情万种嫵媚妖嬈的玫瑰花瓣?

还有句农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显然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互相交融的色彩,但我不赞成的是,对於庄稼光有肥料是不行的,还要有技巧。读书也是的,如果你仅仅机械地用眼睛去读,而不用心去悟,你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从庄稼地边路过的人,而根本不能领略田间嫵媚眼底生,纸上风情心中涌的万千滋味。

同一本书,有的人读出了思想,有的人看到了故事,有的人读出了泪,有的人看到了血。同一块地,勤劳者种出希望,懒惰者收穫失落;有趣者玫瑰满园,僵化者杂草遍地;有心者颗粒归仓,大意者遗漏秋色。我想这就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勤勉者用心悟书,倦怠者用手翻书;呆板者用牙啃书,痴迷者用脑装书;刻苦者用力钻书,浮躁者用眼瞄书;虚荣者用钱买书,节俭者用爱借书;书,好比一脉山水,智者读出锦绣,愚人看出轮廓;侠客观出气势,仁者读出胸怀;登高者赏出境界,望远者玩出味道;艺术家览出文化,旅行家游出知识。

读书和种田有著异曲同工之妙,彩线串珠之雅,曲径通幽之韵。春撒一粒种,秋收万把麦。窃以為,读书和种田,最美妙的事情莫过於像一条蚯蚓一样,入地时腹内空空,出来时满腹经纶,在雨露下悠閒地打个滚儿,然后伸伸懒腰,长长地吐一口气,打个饱嗝,一股泥土的气息裡全是文化的味道,幸福地醉倒。

阅读全文
记叙文 高三1200字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