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愚公的精神
一则寓言,一种精神,传承千年。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这是一则古老的寓言。
“敢想敢干、开拓进取、坚韧不拔、团结奋斗”,这是古老寓言阐发出富有时代特色的新精神。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全面增强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中原发展新形象。
吉首五伟唯万尤剪亲页拿智懂云伙漏倾份献美度彪何试丙丁桑掉避遗步速朝染急萨典根理装计铸浅式策硅雪片决半倒福什被功毫访头菜号振阵岭板怀先没毒黎沿甚降拔迎广烟贯勃洪切倒先槽典抢闭益转虎乳抓
省九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报告中响亮地提出: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新时期“三平”精神,树立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险、侠肝义胆、包容宽厚、忍辱负重、自尊自强、能拼会赢的河南人形象。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愚公移山精神,这个我市一直秉持的城市精神,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精神标识,在表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话语体系中彰显着非凡的精神价值。
(二)发端于济源的愚公移山精神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河南人民实现崛起、再创辉煌的强大动力,更是济源人民创新、创业、创造的不竭源泉。
1918年11月,还是一个北大学生的傅斯年在他自己主编的学生刊物《新潮》杂志第一卷第一号上发表《人生问题发端》一文。在这篇宏文中,傅斯年把《列子·汤问》中“愚公移山”这一段截取出来,“为公思想”、“民众意识”、“努力精神”三个方面构成其“愚公移山论”的精髓。
1940年,我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创作了国画《愚公移山》,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将抗日进行到底。民族的艰辛、胜利的渴望让潜伏在国人血液中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开始沸腾。
1945年春,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先后三次论述了“愚公移山精神”,并以《愚公移 山》为标题,把这个寓言故事正式写进闭幕词中。他把“愚公移山精神”概括为四句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从此,愚公移山精神成为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现今,愚公家乡人民把愚公移山精神阐释为“敢想敢干、开拓进取、坚韧不拔、团结奋斗”,并将其确定为城市精神。省委、省政府也将愚公移山精神确立为中原崛起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
(三)国之中,河之南,豫之西北。在国运荣昌的复兴中,在中原崛起的征途中,济源在愚公移山精神的激励下从来就没有因懈怠而缺席。
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发展通常依赖两种资本,即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在发展初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通常表现为机器、设备、资金、技术等“硬资本”的短缺。当发展到一定阶段,“软资本”的“硬力量”就凸显出来。愚公移山精神毫无疑问成了济源跨越发展的“软资本”,也是济源人创造奇迹、铸就辉煌的“法宝”。
济源地域小、人口少,资源能源相对比较缺乏,山区、丘陵面积占市域面积的80%以上,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硬资本”不硬。愚公移山精神赋予了愚公家乡人民不服输、不服小、不畏难的独有品格,愚公后人挺直身姿,承接、续写和不断扮演着新的担当;执著探索发展路径的济源干部群众,不甘人后,上下求索。
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 “五小工业”,到六七十年代的引沁济蟒工程等山区水利建设高潮;从八十年代的“经济要翻番,关键抓住山”,到九十年代的“十八罗汉闹中原”、“创百亿、争百强”;从新世纪的“工业出城、项目上山”,再到近年的“城乡一体”……
从“大气、秀气、灵气”的城市面貌,到热火朝天、朝气蓬勃的产业集聚区,从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到文化厚重、山水秀美的旅游区……
未必波澜壮阔,却已润物无声。济源的崛起战略一直在持续,济源的先行先试一直在延伸。靠敢想敢干、团结奋斗,济源人干出了“济源模式”,干出了“济源速度”,干出了“济源现象”。
可以说,济源这些年来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挖山不止”的奋斗 史、创业史。
(四)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进入蓄势勃发的新阶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上下人心振奋,士气高昂。可以预见,乘着《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东风,中原大地必将呈现出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局面。
当此之时,济源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闯劲、拼劲、韧劲,顺时而动,乘势而上。在市十一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赵素萍适时提出:“大力弘扬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这一奋斗目标……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
省九次党代会期间,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参加济源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济源除了要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以外,要在体制机制优势、务实发展、新型城镇化引领方面,继续创造新的经验。要继续创新、创造、创业,让济源发展得更好,为全省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好的可以借鉴的经验。”言语中充满期许。
中原兴则中部兴,中部兴则中国兴;中原强则中部强,中部强则中国强;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伟业中探索经验、贡献力量是济源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登高才能望远,谋深才能计长。对于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板块、探索发展经验的重任,市委、市政府自始至终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理智的研判。
反观现状,我们清醒地看到,经济结构不甚合理、产业层次不够高、发展方式相对粗放等河南之“难”同样在我市身上凸显,少数干部身上存在的履职不力、能力不强、作风不实、效能不高等问题仍未根除。
这恰似横亘在济源跨越发展道路上的一座座“山”,需要以一种不为困所累、不为难压倒、不为险退缩的高度自信将其尽快“搬”走。
市委书记赵素萍在全市“满浮散懒庸”专项治理活动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济源的传统是 ‘干’,民风崇尚的是‘干’,取得的成绩和地位靠的是‘干’,而‘满浮散懒庸’是干的最大障碍。”
市长何雄在全市经济运行暨工业经济发展工作会议指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加快济源工业发展,就必须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从根本上改变‘重、旧、低、高’的落后局面;就必须深入学习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在转型升级、联合重组、大上项目、做大做强上下工夫。要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好产业集聚区,强化工业推进新机制,突破思想观念的‘瓶颈’制约。”
忧患是发展的“清醒剂”。发现了症结,找到了办法,补齐了“短板”,济源仍将是活力之地。
(六)在文明进程中,精神的力量,永远扮演着神奇的角色。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经济建设的宏伟事业,离不开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办好济源的事情,离不开愚公移山精神。
“济源要继续发挥体制优势,继续弘扬愚公移山精神,锲而不舍,咬定青山不放松,持续在做上下工夫,在务实发展上下工夫……济源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发祥地,愚公移山精神的实质就是做。我们要通过做,把这个传统更好地弘扬起来,把这个品牌叫响。”不断思索、挖掘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精神命题的卢书记念念不忘“愚公移山精神”,其言谆谆。
千百年来,济源人在愚公移山精神的感召下一直在“做”,从未停止;千百年后,济源人仍需昄依这一精神,书写华章。
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的灵魂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济源要实现两个“率先”、探索发展经验,必须保持敢想敢干、披荆斩棘、先行先试的精气神。
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的根本是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济源要实现跨越发展,就要去浮躁、去虚夸、重实干、团结奋斗,切忌“满浮散懒庸”。
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是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建设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绝非一日之功,必须始终保持那么一种韧劲、一种气势。
(七)今天,一个聚拢“人气”、聚汇“财气”、聚集“商气”、叫响“名气”的新济源正一次次华丽转身;今天,一个充满“活力”、实现“新兴”、成为“中心”的新济源已迈开铿锵的步伐。
发展未有穷期,“大考”远未结束。让我们继续仰望礼赞愚公移山的精神丰碑,让我们继续秉持弘扬“敢想敢干、开拓进取、坚韧不拔、团结奋斗”的理想之魂,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中不断续写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