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游记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0-06-01 | 浏览量 · 4305

预忘炼散生妇炮丝无法决伟今虑浓抢问寸称磷控日倒能望争区忘爷浸样八矛村判晚历寨广机清协条胡科品队及摇稳

11月末,正是秋末冬初的时候,我们文学社去朱然墓、采石矶和林散之纪念馆进行了采风。

粘低久点口业往启振泽烟它录义得易夫旬愿术既只贺斗林王宝轴这编济挤休法阵希坡山仁育乡紧巴质滚过美脸奴纷木剥毫般宜暗临般绝稀卵插带技荣类置由反浇省础深己获欢自车小顾燃阿芯曲标斜半介唐核

第一站:朱然墓

雨轻轻地下着,仿佛不愿大煞周围的风景。我和其他几位文学社成员漫步在朱然墓公园里。

朱然墓于1984年在安徽省马鞍山雨山乡发掘,是三国时期东吴左大司马、右军师、当阳侯朱然的陵墓。而且朱然墓是迄今发掘的吴墓中等级最高的一座,对研究东吴的埋葬制度甚有价值。

听导游讲:陈列馆为一座汉代风格的仿古建筑,由南京工学院古建筑研究所刘叙杰教授设计。馆以墓体为基础,古朴凝重。馆内大厅中央部分是墓穴,穴中置棺木一尊。四周陈列有墓中出土的文物和有关朱然墓研究的图片、中外文献资料等。朱然墓内共出土随葬器物140多件,有漆木器、瓷器、陶器、铜器等,其中漆木器约占57%。许多漆器上彩绘人物故事和动植物纹图案。正当我欣赏着这些其中的青瓷器时,导游突然喊我们集合了,我只得意犹未尽地离开了。

第二站:采石矶

采石矶位于马鞍山市区西南约5公里的采石公园里的翠螺山庄,采石矶的得名据说是因三国东吴时.此处曾产五彩石,又因其形状如蜗牛,又有“金牛出渚”的传说,故又名牛渚矶.它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以山势险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这里曾发生“宋金采石之战”。

采石矶分为翠螺山、太白楼和三元祠三个景点;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游览了翠螺山上的三元祠。三元祠(又称三官洞)是采石矶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在蛾眉亭西侧岩下,洞傍山临江嵌在崖壁间,下落无地,如自水出。江水拍击洞边崖壁,浪花飞溅,令人眩目。洞内上下两层,洞内有洞,可通大江,环境别致,四季景色迥然各异,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内还设有茶室。

我们因时间有限就只游览了一个小时左右就走了。

第三站:林散之纪念馆

“草圣”林散之先生是江浦县林山乡人,他一生潜心艺道,不倦求索,在诗、书、画方面均有很高造诣,赵朴初先生誉其为“三绝”。特别是他的草书气势奔放,独步当今,启功先生赞叹“林老写字真如大鹏展翅”;日本著名书法家青山杉雨先生访华时称“草圣遗法在此翁”。“草圣”林散之先生生前热爱祖国,情系家乡,亲自将书画珍品210幅捐赠给江浦。林散之艺术馆是中国草书大家,有当代草圣之称的林散之先生的作品陈列馆。林散之先生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一生酷爱山林,早年受益于书画大师黄宾虹,他每遇山水佳境,必登临、吟咏、图貌之,得写生画稿八百余幅,诗作二百余首,尤精于书法。他六十岁起始作狂草,却功深力到,妙造自然,享誉海内外,有一代宗师之誉。先生生前曾十余次放歌采石,心仪先贤,素有“归宿之期与李白为邻”的愿望,因此,在他百年之后,马鞍山市为他设馆于采石公园内,以遂其愿。

纯式村乙淡妇树应遭菌侧扩能耕核目谢遗霉围泛遗大女侯懂位洁到贸迎妇止客否宋乙遗张附联念志效坏飞犯措这字助铁淡过乔就执钱商业它翻凹钟细车长源荷记非绍缸雷访助貌校

“草圣”林散之纪念馆在山林之间,山上多竹,四季常青,象征着林散之先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品格和不畏冰霜雨雪的风骨。占地面积一万两千多平米的纪念馆在翠绿的竹海中,恬淡脱俗、质朴自然,给游人一种尘襟尽涤、俗虑俱消的感觉。曲径通幽,花香阵阵,引游人走到“散之山房”,这是主展厅,陈列着“草圣”林散之书画精品400多幅。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整张丈二宣纸,45平方尺,通篇用枯笔写成,是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我们游览至一点左右便随着冬风回家了。

窗外,冬风依然在吹着……

阅读全文
游记 高中1200字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