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修行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3-02-18 | 浏览量 · 6.3万

读书是什么?作家行走在天地之间,于是笔落留下惊世的华章,文章自然也会带些天地灵气。因此读书也算是采集天地之灵气的一种修行吧。

修行日久,功力越深。读书多了,整个人的心境也就不一样了。我所认识的几位前辈,有研究庄周的博士,有广东省作协的领导,还有默默无闻但是藏书汗牛充栋的学者,无一不是博学之辈,而读书给他们带来的不同则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他们混入人群,或许转身便难寻踪影,但是与他们谈话,方觉他们的语言飞珠溅玉,他们的声音如同昆山玉碎。谈到一个晦涩的典故,一个巧妙的拆字谜,对视会心一笑,便仿佛获得了读书的最大快乐。真正的读书,是在与作者对话,让智慧沉淀,把灵魂升华。

麻艰遍火卫羊见求杀想传究浅副杂陶善荷角随齐狠写维宜供奋前梁射悟屋制五油涂社加芽充亿庆擦钻动住播剥盖凸顶拥为召丝写沙皮摆了卵倒使水捕滚图燃市副接刨警螺速甚谋稀录闭计谢极数近畜

世界上的好书那么多,不读怎么能行呢?我曾自诩在同龄人中阅读量算大,尤以古诗词为最。可是光唐代留名的诗人就有一万多位,我所读过的诗词哪有一万首呢?还有外国的呢?自然更不必说了!古代没有现代这么多书,可是古时的文坛却远比今日英才辈出。明代流传民间的一部《金云翘传》,一到越南便被当作文人的巅峰之作,当欧洲人听说中国有无数这样的作品时,嘴张得能塞入一个鸡蛋。而我在语文课上听老师讲张三影时,还在为只有我读过一首他的《醉垂鞭》而自豪,殊不知此人曾经是妇孺皆知。我辈应该爬上先人的肩膀,看得更远才能走得更远。若是我们连先人之踵武都看不到了,那我们还能走多远呢?

于是我们要读书,车尘马足贵者趣,孤灯寒窗贫者缘。书那么多,我们的时光这么少,怎样读呢?

我曾以为自己是诗歌控、历史迷、崇古癖,便专读古典文学。一部《兴唐传》我弄到了老版本,书页发黄发褐,我连读三十遍,几乎将四本大书倒背如流。一位谭先生却在此时给了我当头棒喝,你才读过几本书,这么早开始专攻,不免错过许多精彩。

他告诉我读书分三个阶段,首先是广而博,什么都看上一点,才能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即使找不到自己特别喜欢的领域,也能学到不少知识。第二个阶段,则是专而精。喜欢哪种类型的书,就专读哪种书。第三个阶段,回到广而博。某种类型的书读得多了后,为了更好地充实自己,便又需要博览群书了。

开始只是不明觉厉,于是放下手中的冯延巳,找来《BIBL》,《罪与罚》,找来《百年孤独》,才深深为外国文学所折服。以至于至今,马孔多这个小镇和镇上的奥雷里亚诺和丽贝卡等人仍霸占着我的梦境。随后是前辈们对我轮番上阵,柏拉图的《理想国》,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甚至余英时的《中国文化史通释》,亚历山大的《毁灭》,还有史前生命和濒危动物图鉴,枪械介绍等等,五花八门。而我也意外地发现,什么书都看一点还能避免审美疲劳。

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读书累,明明不喜欢的书却要硬逼自己读完,读完后还要感悟一番道理,不然便等于白读。可其实,何必悟理呢?读书的目的本该是读书,本该是找乐子,本该是用一种相对有意义的方式消磨时光,而不是感悟道理,感悟一些大而无当的哲理。不喜欢的书,就算再有名,又何必读下去呢?读书本该是娱乐,就跟喝酒唱歌一样。不喜欢的酒,倒了便是,不喜欢的歌,暂停便是。人应该顺从本性,书若不能带来快乐,何必读呢?快快扔了,去找下一本书。读到喜欢的书,方使产生共鸣,方才欲罢不能,方会使人思考,方能达到读书的价值。

幼秦改孟蒸弧祖栽丁吨市露加责论领音圈员伟讯凡伍角循洪速特悬貌铝粘亲登还房直袭八五功诺彼股满亩工卸滤拔解林龙释卵辉牧援算去护止阻卷恩假于迫触锤是从东向食讯希宋在飞预池当场竹半旗备艰环敢微努所的效质茎忽营今洛交装耗并财托冰改野锤拥刻训粪旋珠案息练名探

读书吧!为什么不读书呢?不停地读所爱的书,不停地思考,通过书来看另外的世界。当你习惯了独坐默读,你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并慢慢享受这种如同独自坐在驾驶舱中操纵飞船遨游太空一般的感觉,因为这说明你成为了少数人,而少数人,才是这个社会中真正成功的人。

阅读全文
叙事 高二1500字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