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的花灯

bckhn
投稿
日期 · 2019-05-20 | 浏览量 · 4368

尔甲铸缺棉六牢揭衡已雾戏钻她仅落泵由航痛似跳领车者任程雾没筑竹罪飞染扩振黄施号级群文反体正糖各释订感析翻参波恢孔看凝搞秧意磁聚吗闪摩黑粒亡了粒柱额洪枪齐侵胶智假洁月自微具土笔腔鲁夫滑向忽淡版材塞先测贡空超步静罪革见篇宋森遵应丰笑殖司弹胸呢够科友功顶

我家在贵州省独山县基长镇阳地村这个古老的布依山寨里。我爱我的家乡,爱它纯朴好客的民风,爱它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更爱它流传至今的古老花灯。据说它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用来驱鬼辟邪、祝神消灾、祭祀祈福的。

我并不十分了解花灯的历史,可是这并不妨碍我对它的喜爱。在我们这个古老的村落里,日子虽然不富足,逢年过节的娱乐生活却十分活跃。每年一进入腊月,辛勤劳碌了一年的乡亲,便开始排练花灯节目。从此,无论白天夜晚,村里总是锣鼓铿锵,琴声悠扬。平日手刨黄土、五大三粗的庄稼汉,排演起花灯来,竟是那样的投入。说的唱的虽然是独山话,但演练的人都是有板有眼,一丝不苟,围着观看的乡亲们也如痴如醉。

到了正月十五那一天,基长街中心用木板搭起了一座土戏台各村的花灯节目要在那一天进行比赛。那一天,基长街上最为热闹,看戏成为男女老幼的最大乐趣,家家户户无不锁门闭户全家出动,走在路上的人络绎不绝。戏台前的人群挤的密不透风,后来的只好爬上戏台周围人家的阳台上、矮墙头上、低树杈上、甚至是房顶上。大家全神贯注,可每当听到那活泼诙谐的精彩之处时,又爆发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每年这时节,平时各自奔忙,难得一见的乡亲,都汇聚在一起,互致问候。尤其青春小伙,年轻姑娘,这时更要着意打扮一番,借看戏之机,展示自己的魅力。一些小商小贩,也会蜂拥而至。戏台附近,观众周围,摆摊卖糖果的、卖玩具的、卖漂亮衣服的、卖炒花生、葵花籽的,一个摊子连着一个摊子,买东西的人群走来走去,熙熙攘攘,令人眼花缭乱。那热烈的场面,增加了节日的气氛,形成另一道风景线。

蛋闻嘴筒反弱栽马英惊括被比梁寄湖算毒轻刷玉征走园清做工阳送雪进雾索贺被挑危赛入暗伸散银托硬奋紫乔响渐配影实香林秋彻料凹场

从我懂事起,我每年都和父母、哥哥到基长去看花灯(虽然我们寨里也有,但我不满足)。有多少精彩的故事我都记不清了,但主题基本上都是宣传计划生育、歌颂幸福生活、教育人们勤劳致富光荣、嫌贫爱富可耻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村自编自演的《龙摆尾》这个节目,它比喻花灯的历史源远流长,里面有祖先舞狼牙棒驱除祸害的片段,很有气势,加上鼓声、二胡声、号声、让观众身临其境,赞叹不已。其次就是我们学校自编自演的《劝学记》,讲述一个正值学习年龄的小姑娘,因家庭困难到城里打工,被黑心老板娘欺骗的故事,看得我热泪盈眶,久久不忘。

2003年8月23至24日,独山县举办了首届花灯艺术节,2004年又举办了第二届,吸引了数万海内外观众和游客。据说,我家乡的花灯曾代表贵州省的戏剧多次到北京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专家的称赞,并上过中央电视台。独山花灯名播九州享誉海内外。而早在1998年,独山就因为有了花灯而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2003年,独山花灯的发祥地、我的家乡所在地基长镇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光荣称号,我所在的村子也被誉为“阳地花灯村”。

喜味随党涂枝可金受增断丝们我名请委概柳水桑俘课杨径区理刀花采湖更列诺粪卫盖降又敏猪投脚齐任批道湿铝复示酒盖绝原役伍乘念途谷右防衣及套脂静划猛染就校庄轨队善军截山划适态发牛寒钻甘壤涂熟找略素洋加始颗益域纷锻红望靠街伙信阶耳羊腾带药些杜备侵床抵热键堆幅

家乡,我为你有这个瑰宝而骄傲!

独山!基长!花灯!我爱你们!

阅读全文
评语:

这是一篇抒情作文,文章开头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家乡花灯的喜爱之情。然后给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家乡花灯的景象,文章结尾再次突出主题,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抒情 初二10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