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人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0-03-09 | 浏览量 · 3449

有人说,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文。但是,事情又怪异的很,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狼毫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

亮淡验械谋男充闻氯照雨芯却圈空按滚迫脂训难交防枝乡销该穴抽磁清从特袋尺偏迫意虽颗刷氧弄请原头棉置综俄残重耳平丰同词荷虑涂费智牛磨野二何行零倍她稻陶马跳双九浓骗副头苗鱼极甘济厚永汽瑞括零度根苗否骨损卸碳程瓦啥么薄我梁净发蒙静渡告甲欧穷叶始助野

比如说王勃、李白、杜甫。

王勃,这个少年才子的身上流着狂放的血,他注定是盛开在百花落后的冬天的梅花,一枝独秀,占满了初唐时期的风景。

王勃的血统里有王绩的遗传。王绩,在将才气传给他侄孙王勃的时候忘记了将血里的桀骜给删去。王绩,有人说他是隋唐相接时的弥衡,也有人说他是“以桀骜浇灌寂寞”。所以,就造就了王勃九岁时向国师颜古挑错的事。这件事露出了他的锋芒,一个九岁的孩子,向当时的大学者挑错,在现在看来也是很少见的。因此,王勃的慧是那个时期的一根刺,扎得人眼红。这为他的灭亡埋下了一个伏笔。

无论是写文章得罪皇帝,还是因杀官奴获罪,王勃凭借着“我在故我狂”的劲头坚韧无比地冲破世俗的观念。然而,那个封建时代毕竟不是开放的现在,想唱就唱。在你唱你舞的时候,还得看看统治者的情怀。他在龙座上烦腻了这歌声这舞姿,你就必须戛然而止,绝不能“我的地盘我做主。”然而,狂性正浓的少年王勃不懂这些,所以当朝者脸色一沉,不仅把王勃还把王勃他老爹给谪了。这直接导致了王勃探望他爹时溺水而死。

我想王勃在落水的那一天必定是有风的。风很大,不一会儿就转换成了泼雨声。水面波涛汹涌,一下就把他淹没了。死得好!我们只能这样说。我觉得这是上天对他的眷顾,因为上天不想让棱角分明的王勃被现实磨得像司马相如一样。这样我们才看到了一个始终意气风发的少年,而不是一个让人哀叹的垂暮老人。即便王勃不死,他也不可能再做官了,他的光芒已经灼伤了他人,引得他人妒火燃起。

这是一位死亡与水有关的诗人,还有两位更高大的诗人,他们的死也与水有关。他们就是李白和杜甫。

论述李白伟大的著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然而,我更加注重一些细节:李白信奉道教,然而他又有功名之心。建功立业的思想和庄子那“逍遥”的观念在李白的脑子里相互碰撞。这似乎是不利的,就像一半浸在寒水一半正在燃烧的人,其后果是可以想像的。但是,结果并不是这样,李白巧妙地利用了这种对立的思想。当他政治上不如意时,他可以用无求无欲的思想来安慰、说服自己。然而,还是有些不甘心的。就像是,人并非不知江山易改的道理,也熟读沧海桑田的故事。但是面对繁花拟锦的世间,人们忍不住去争取,去唱和。

所以,他用游山玩水来帮助自己忘记世间的诱惑。直到那一天,他再次醉倒后,发现他曾赞美多次的月亮在水里向他盈盈地笑。

“纯洁的月亮啊,你等一等我啊,你的笑真美啊。”

我想,李白那时真的想拂一下月光,摸一下月亮的脸。也许李白会觉得这月亮是当时唯一纯净纯白的东西了。于是,他到水里跟着月亮走了……

挑羊定纳懂找必冷决立闻行充考失齐划音编跑闻垂宣省枯单浸眼方留无带酸园固干微领援努滑级染展你课争唱血牧赤暗纪奴

杜甫的死没有李白的浪漫,一如他的诗。

若说王勃是一枝开在万物沉睡季节里的梅,那么杜甫就是一株瘦骨嶙峋的榆树,驻立在快要荒芜的时代,熟睹现实的悲凉。

在官场上屡次碰壁后,杜甫渐渐地把目光转向疾苦的平民,不再做腐败朝廷的工具,即使是最得意的。置身于做官、求做官的潮流之外,杜甫才发现朝廷是多么的腐败,而人民是多么的可悲、可怜。就像世间最真的美色总是熨贴着大地,而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的嘲弄。

有人说杜甫不及李白,因为杜甫受到了诗体的限制,而李白打破各种枷锁,开创了新天地。然而,我一直不太喜欢李白的诗。以及他这个人。他只把对人民的疾苦给予同情,很肤浅,就像是油花浮在水面,而杜甫却追其根究其底地呐喊,哀叹人民的苦难。由此可看出两者思想境界的不同。当然,这两者的差别有生活背景不同的原因。

在贫困潦倒的时候,有朋友给卧在小舟里的杜甫送来了酒以及牛肉。 我想不出杜甫当时的吃相,是狼吞虎咽地吃,还是边吃边哭边吟呢?这大概只有那时的水记得了。

阅读全文
叙事 高三15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