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忧患的作文
古人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直至今日,这句话仍为一句至理名言为世人传承。而又有谁能真正做到。凭借一己之长,便高枕无忧,安于享乐,而却毫无忧患之心,无疑自取灭亡。
落犯陈益桥奇浓倾饲般粪少所藏通擦持黎承负科肥德市露中与予虎纪强混隔拖勇稀章厂泡水望警绩热迅火摆感容营概上材日脚庆树炼战穿教零远接察布灾四爸键岩挂央渔够矛昆最渠的革废证阿孔道抗掉唱静螺某路聚流滑都旧问毕育脉明壮栽访
套对垫近力糖柱议元残入渗居素符业每幼锈律两阵倒央风寨归得障块检削似摇腹固击渡些曾脑汽野全方明影说堂锤思谓假用异创旧落预软纯割烂将达九净代
古有神童仲永,写字作诗信手拈来,一时人们争相求之,而其父却毫无忧患之心,以仲永之诗作换取银两,而“不使学”,其年长,才气渐减,“不能称前之所闻”,及其成人,“泯然众人矣”。可见,上天赐予仲永常人之不及的聪慧,而他和他的父亲却没有任何忧患意识,最终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反之,一代至圣孔仲尼,生来为常人,无任何优势,并且要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而他却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周游列国以求教,以“学无止境”勉励自我。他深知上天没有赐予他任何多于常人的优势,于是常常自勉,每日三省其身,“学而时习之”,学思并存之理长存于心。那一根根燃尽的蜡烛,那一个个漫漫长夜,那一页页翻过的书柬,造就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人:孔子。
然而,忧患之心不仅是对个人的告诫,更是治国之道。
清朝无疑是缺乏忧患意识的典型。清朝前期的“康、雍、乾”盛世,使之过于自满,自以为天朝上国,以为维持有先天优势,便可将“蛮夷”之国踩在脚底。但梦总是要醒的,西洋火炮的一声震响震碎了清政府的美梦。软弱无能将辽阔疆土拱手相让,闭关锁国将大好河山毁于一旦。
今日之中国,今日之青年,如不存忧患意识于心,又如何能长存,只怕又会步入清朝的后尘。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便深谙又换知道,虽然他在诗作方面已大有成就,成为宋词豪放派代表,他却没有就此止步,书法绘画方面钻研,废寝忘食,不舍昼夜,将竹画得栩栩如生,至于“胸有成竹”的地步。
王羲之亦是,即使书法已经炉火纯青,但他仍不断练习,将家中的一谭清水燃为墨色,最终达到“入木三分”之境地,他不懈的追求与勤奋练习使它成为千古书法大家,仅留下千古绝唱“兰亭序”,引无数风骚瞻仰求之,后人晚辈望尘莫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面对却显示,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唯恐出现差错;而面对优势,我们往往自以为是,忘乎所以,最终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人生之路漫漫,吾辈应常存忧患之心,进而上下求索。
相关推荐
-
论生于安乐,死于忧患
7048阅读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万阅读 -
忧患中成长
5068阅读 -
说说绿色背后的忧患
3157阅读 -
生与忧患,败于安乐
7704阅读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063阅读 -
拥有忧患意识
8546阅读 -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有感
5109阅读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382阅读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055阅读 -
忧患与安乐的故事
1640阅读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180阅读 -
人的忧患
3万阅读 -
何必太过于忧患
4020阅读 -
关于忧患的作文
1.1万阅读 -
关于忧患的作文
6184阅读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感受
9570阅读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感受
4783阅读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感受
9555阅读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扩写
7298阅读 -
作文不再是我的忧患
7739阅读 -
生活之中处处存在忧患
5245阅读 -
忧患意识
1.1万阅读 -
忧患意识
7447阅读 -
生于忧患
8894阅读 -
生于忧患
6785阅读 -
生于忧患
7671阅读 -
中考满分作文:说“忧患”
6612阅读 -
中考满分作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013阅读 -
中考满分作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61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