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石灰吟》

日期 · 2021-09-08 | 浏览量 · 9725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一】

《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 清白 )长留人间。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石灰吟》是于谦17岁时写的一首石灰的赞歌。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的描写,表达了他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


【赏析二】

牢宋渠退积非键侵土择赫台依遇商赞胞四种寨居附香符钢宜冲鲜七印在音判叶许结冷元真调菜贝墨爷武亩格协钟发就州铝属摸拥杀灯立份印五烟野污觉选措担竟刺占坡杂而化九鉴强其令很奇维雷夏台一就听墨独切菌夜怕霉绝羊卖包固音内山挥状碳情什举写握青朝蛋同拉指画慢沟摇

励志诗古有之,然而这首诗的高风亮节之品质少有。其实古人言志者众而少有励志诗词,励志大都以条屏条幅为多。然又多以手书联句与中堂,以利于不断鞭策自己的修身养性。《石灰吟》的思想价值要高于它的艺术价值,思想往往对历史有着巨大而强烈的穿透力。如莲花之神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历数宋时周敦颐《爱莲说》,明其志者莫过于《石灰吟》。莲花居其清高之韵,石灰蕴含高洁之质。

于谦明代杭州人,一首千古传颂的《石灰吟》真诚地表达了他高洁的志向:他的一生,可谓历经千锤万锤,烈火焚烧的磨难。先是参加科举考试时,以状元的文才被降到三甲第九十二名,几乎名落孙山,其原因是他不肯对主考官溜须拍马招致嫉恨而已。等他做了官,又因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的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别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威风八面;于谦当官便服一套瘦马一匹。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却说他坏了官场规矩,而且是 居心叵测 仕途还能得意。

公元1449年,蒙古侵略军席卷南下,明英宗偏听全无军事常识的太监之言,结果土木堡一战,明朝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做了阶下囚。消息传到京城,有人主张南逃,有人主张投降。危急关头,于谦挺身而出,痛斥种种逃跑主义投降主义,调集各路兵马保卫京城。敌方以明英宗为人质,要明朝朝廷投降,否则就杀掉英宗。有人又主张献城投降以保英宗之命。于谦却义正词严地质问:到底国家民族重要,还是英宗的个人生命重要?坚决拒绝敌军最后通牒。于谦带领22万大军,坚守京城,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侵略者见死伤惨重捞不到半点油水,又顾虑中原毕竟国大力大,正所谓烂船尚有三斤钉,一个不小心被于谦反攻过来恐怕后果堪虞。就卖个顺水人情,在退军之时将明英宗送回明朝廷。明英宗回朝登位不思于谦抗敌之功,却恨于谦不听蒙古兵之劝,就找个借口把于谦下狱,随即斩首,一泄私愤。一直到明英宗死后,明献宗登位,才为了平息民愤收买人心,下令为于谦平反昭雪。生衰死荣,令人叹腕。


【赏析三】

首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 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 烈火焚烧若等闲 。 烈火焚烧 ,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 若等闲 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 。 粉身碎骨 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 浑不怕 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最后一句 要留清白在人间 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赏析四】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这首诗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大无畏的凛然正气。于谦自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仰慕古代正气凛然的仁人志士。1421年,于谦考中进士。在出按江西期间,3年时间就昭雪冤狱数百人,黎民百姓称之为 于青天 。后又出巡河南、山西等地,体恤民间疾苦,变革害民弊政,远近称颂。离职之时,山西、河南吏民上书请留于谦者以千数。

1448年,蒙古族瓦剌部南侵中原,英宗轻率迎战,结果发生了 土木堡之变 ,全军覆没,英宗被俘,蒙古军进逼北京。国难当头,于谦挺身而出,拥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并击溃蒙古军,保住了明朝的江山社稷。没成想后来英宗重登皇位,十分怨恨于谦,以 意欲谋反 为由,将于谦判处死刑。行刑那天,几万市民沿途泣立,与这位忠良诀别。于谦遇害后,遗体由子女运回杭州葬于三台山麓,于谦遂与岳飞天天相向而望。

就当时来看,于谦对 土木堡之变 的态度确实是冒着很大风险的。全国精锐之师葬送在土木堡,京师守御力量极为薄弱,如果保卫京城失败,整个皇室被俘,于谦将成为千古罪人,但为了国家和民族,他甘愿冒这个风险。朱祁钰监国,权力受限,为了取得抗敌胜利,他不得不拥立朱祁钰为帝。旧帝尚在,拥立新君,而宫廷矛盾早已很深,这些于谦当然也很清楚,但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也甘愿冒这个天大的风险。国难当头,于谦没有临难退缩、明哲保身,他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只要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哪怕 粉身碎骨 ,也在所不惜。

土木堡之变 ,如果没有于谦力挽狂澜,英勇反击,也许大明江山将丧失大半;如果没有于谦 社稷为重,君为轻 的严正宣言,蒙古人也不会轻易将英宗放回。但是,在矛盾复杂的封建朝廷,于谦的挺身而出与一腔耿直,却将他卷入了一场皇室争夺权位的你死我活的争斗之中。所以,于谦保住了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却没有保得住自己的身家性命。

铁骨铮铮、忠心赤胆的于谦尽管以悲剧告终,但于谦 甘洒热血写春秋 的爱国爱民情怀,却给后世树立了一个楷模和丰碑,给我们铸造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之魂。


【赏析五】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 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 烈火焚烧若等闲 。 烈火焚烧 ,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 若等闲 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 。 粉身碎骨 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 浑不怕 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 要留清白在人间 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 谋逆罪 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阅读全文
素材 四年级25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