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式微,胡不归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人,他们等级社会被压迫的最底层,是真正的命如蝼蚁,贱若尘埃。他们,是没有自由的奴隶。
侯败勇荷质迎壁茎志付酒尤置繁哲粉秧浓转献市忘医尔青辩举任阳信我一出富侵物源盟率激知洲黄仁付滴景叶费润理环肠必氯镜链粘订借筑
于是,在薄暮的日光里,从田原的深处传来他们声声苍白的吟唱:“式微,式微,胡不归……”
这悲辛的曲子是他们喃喃的斥问,问己,问天,问那高高在上的君王“式微,胡不归?”,即使早已明晰了答案—因为繁重的徭役,要养活高高在上的君,也抑不住内心凄凄的哭喊。
他们为一个社会生生奉献着血汗,偏偏被打上了“人下人”的地位印记,随历史辗转千年。
后来,很久很久之后,有另一群人,他们是勇士,排除千难万险,想要重塑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然后,他们成功了。
可是,历史有了“可是”,变得再难以预料。他们算准了开头,却算漏了人心。因为只要人心的劣性不除,注定“等级”的观念不会消失;只要人的“恶性”存在,要彻底消灭剥削就是艰难久远的过程。
而如果一个社会有了“人上人”和“人下人”的等级区别,就如同千年前薄暮的时光,有“式微不归”的轻轻叹息,无奈而独惆怅。
这样的社会,会带来怎样的生活?仿佛时光回溯到千年前,日出而作却日落不息,命不再如蝼蚁却仍低入尘埃,一次一次的抱怨也无济于事。因为,人心给人打上了等级印记,“人下人”终不如那“人上人”优雅而高贵。
以物质衡量价值,这个被利益蛊惑的时代,早已倾了天平,仿若垂涎的乞儿,把手伸向了高高在上的那一方,忽略了平凡人善良的本意。
生活如静在千年前式微的那一刻,日光播下叹息的种子“式微,式微,胡不归”,留下渐暗的天幕,没有星光的归途。因那高高在上的君主,曾经他们日日不息的劳作;因那睥睨的“人上人”,如今他们在艰难中挣扎着生活。
你看,清晨的寒风里有他们颤抖的弱小;阴暗的角落里有他们蜷缩的身躯,异味缭绕的垃圾桶旁有他们佝偻的背影,千里之外的陌生城市有他们的不安和无助……纵然他们不需再供养君王官家,纵然一个新的社会给予了他们自由和尊严,生活仍从毫不留情的姿态出现,强势地逼人就范。更何况,他们当真得到了尊重而不是嫌弃与恼怒的谩骂?或者说,他们当真得到了真切的关怀和帮助,而不是一座繁华城市的冷漠和排斥?
我们总向上天祷告人世不公,殊不知这样的不公恰恰源于我们内心的观念:每个人最初求的是一种基本的快乐与生活,要的是物质丰足,精神充实,然而利益使人再难以恢复旧时只图温饱的简单诉求,于是总有人贪心不足,意欲吞象,终究《式微》里的场景在历史的书简里一次次重复,令人唏嘘。
很多很多年以前,《式微》是一群人在不堪劳动重负的间隙唱出的哀歌,是他们流淌的心声;很多很多年以后,《式微》里的吟唱是又一群人不堪生活重压的苦痛的诠释,是他们与千年前的“他们”心声的契合。
那么,究竟我们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让《式微》里的薄暮长音沉淀在历史里,只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