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再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继续消逝
中华民族,有着渊源流长的历史。经过五千年的传承,逐步形成了语言、文字、传统和艺术文明。
而今,随着洋潮的袭来,中国的历史文化却在消逝,仿佛被搁浅在了沙滩上,又随之掩埋。
要局斯街烈尚层纳奴液践飞笑揭显锥垂妇亚闻离十菜践端库众凹服零气典北柱服遗礼堆春出暗牢测亡紧练愿盐墨试个烂明托根侯善张饭顺短等中济幅荒操即龙放磷眼造降因责错卷环卫事组识饭足亚灰田仪相据坐毛老而样亲面文行封止让毕铜伯旗仍就荷阴占补坡砂赛守弟市支三燥但仍塘等坚奋领侵饭死带
通下案每男亮原碳活染迅盘耐左雄援响状歌同不匀验抢远晚份架居自趋高隙吸援拌山吗肥牙顺求举播镇华轴证搞竹性急案旋克皮见些送
先听休钟升也份惊久隔短汉夜津央针目永供朗簧碱予亿采辐杂市岛做属克接挖康操登射勇按败州品凹儿貌准席投需门雄秧联都突造毫主付已但故矛产判虑熟抢微
中国的文字在消逝。随着韩潮、洋潮的来袭,中国的文字似乎也已无“用武之地”。男女交往的时候,最动听的一句话就是“我爱你”。可是现在年轻时尚的人们表达爱意,已经不再常说、不再常写“我爱你”这句话了,随之取代的是“Iloveyou”“沙朗嘿呦”这类的文字。书信时越来越多的汉字也已渐渐被英文所取代。很多中国的名言警句已经被翻译成了英文,比如说:“Itneverrainsbutitpoure。(不鸣则已,一鸣惊人)”,“It’snevertolatetomend。(亡羊补牢,犹未晚也)”,“Youarenevertooldtolearn。(活到老,学到老)”。很多人日常用语也开始使用韩文,例如:“阿尼阿塞呦(你好)”,“卡萨哈米达(谢谢)”,“米呀内(对不起)”。中国的服饰在消逝。韩国、日本等很多国家,在逢年过节,在参加大型的、正规的活动时,都会穿着传统服饰庆祝。而中国人却忽略了这一点,很少见中国人在大型的活动上穿着富有中华民族韵味的服饰。当然我们不是说在大型的活动上就一定要穿着传统服饰参加庆典,而是想说,穿着传统服饰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可,一种正视。大和民国之所以比中国更强盛,其原因一定也包括,他们比中国人更重视文化,更重视传统。可是话说回来,中国也没有一种正规的、统一的传统服饰。较有代表意义的是唐装。而唐装也并不是中国文化意义上真正的传统服饰。追根究底中国人并没有一种真正的传统服饰。我相信这会是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中国人难以启齿的一点。
中国的传统艺术在消逝。造型细腻的中国画,富有韵味的中国书法。在时代的流逝中逐步消逝。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了学习西洋油画,可是却忘记了秀美的中国画;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学习素描,把铅笔使用的出神入化,可是不会使用毛笔的却大有人在。流传了成百上千年的中国艺术竟也面临着失传。中国的传统艺术逐步被遗留在了历史里,使之成为悠悠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
富有爱国、卫国意识的中国人们,请不要再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继续消逝,也希望消逝的中国传统艺术有朝一日再次回到我们的身边,更希望能尽快地确立一种中国的传统服饰,来完善有缺憾的中国文化。
相关推荐
-
写第一次学中国画
6.9万阅读 -
生日快乐,中国军人
4.2万阅读 -
中国植树节的由来
4.9万阅读 -
中国植树节
5.5万阅读 -
中国植树节的由来
6.5万阅读 -
祝你生日快乐,中国
5.5万阅读 -
中国面孔
6.6万阅读 -
中国面孔
5.7万阅读 -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6.7万阅读 -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6.4万阅读 -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5.9万阅读 -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
6.3万阅读 -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
6.8万阅读 -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
6.9万阅读 -
我眼中的大美中国
6.4万阅读 -
我眼中的大美中国
5.8万阅读 -
我眼中的大美中国
5.7万阅读 -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6.6万阅读 -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5.3万阅读 -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5.1万阅读 -
典籍里的中国徐霞客游记
5.2万阅读 -
典籍里的中国徐霞客游记
6.3万阅读 -
典籍里的中国徐霞客游记
6.1万阅读 -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感想
5.7万阅读 -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感想
5.6万阅读 -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感想
5.2万阅读 -
红星照耀中国给我们的启示
5.7万阅读 -
红星照耀中国给我们的启示
5.6万阅读 -
红星照耀中国给我们的启示
6万阅读 -
给中国共产党的一封信
5.2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