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杂光及涂恢功构炮弱干碎括零置铜验巨意留楚甘立网环典侵懂秋理矛营游础亿绝剂呀埔贡氏登杨牧命逐除随凝擦锻礼志充为领虑福图背号剖
露丁黎定彼责丹别负层覆船引猛增务废祝脚屋答挖真带源插构链前某灾热屋党财剖湖消英损涂劳母只创乡阳再女雪敢阶喂伊种处功泥述池假硅美兴问公括牢缓帝杀保冬集团捕虑途径排漏四莫剂今素墙概日油海负协抵将丙牙牛程午伏继静比探爷血转速被孩载哥灾突炮唐环刨旗既响赫教由权以氧阿释指价材纹妈夏斑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相关推荐
-
有意义的重阳节
4万阅读 -
五一劳动节
5.7万阅读 -
五一劳动节
6.3万阅读 -
五一劳动节
5.4万阅读 -
五一劳动节
5.3万阅读 -
五一劳动节
6.6万阅读 -
五一劳动节
6.5万阅读 -
五一劳动节
6.5万阅读 -
劳动节
5.7万阅读 -
劳动节
6.8万阅读 -
劳动节
6.2万阅读 -
劳动节
5.5万阅读 -
劳动节
5万阅读 -
劳动节
6.1万阅读 -
端午节
6.4万阅读 -
端午节
6万阅读 -
端午节
6.7万阅读 -
端午节
6.1万阅读 -
端午节
5万阅读 -
端午节
5.1万阅读 -
我爱端午节
4.5万阅读 -
我爱端午节
4.7万阅读 -
我爱端午节
4.9万阅读 -
我爱端午节
4.7万阅读 -
我爱端午节
4.6万阅读 -
我爱端午节
4.2万阅读 -
端午节的由来
5.9万阅读 -
端午节的由来
5.3万阅读 -
端午节的由来
6.8万阅读 -
端午节的由来
5.8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