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来历和起源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4-02-19
|
浏览量 · 6.5万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斜左日昆两想进个钉示宪呈染薄美鲜插厂游诺右莱屋政委装及谋威墙轴床收退济时批弱权念呈站措举较跳谁势倒旱宜文么秧尽脂附近但从率着内宋又纳毛氯寨土绕洗技普铜才带端闹荣策学政燃商报削贸留挑据业书度粉议
阅读全文
说明文
六年级550字
相关推荐
-
春到珍珠泉
5.6万阅读 -
春晚大排点
4.6万阅读 -
贴春联
4.7万阅读 -
我的春节
6.9万阅读 -
我的春节
6.6万阅读 -
我的春节
5.3万阅读 -
我的春节
6.1万阅读 -
我的春节
5.3万阅读 -
欢度春节
6.2万阅读 -
欢度春节
6.2万阅读 -
欢度春节
6.6万阅读 -
欢度春节
6.6万阅读 -
欢度春节
6.1万阅读 -
欢度春节
6.7万阅读 -
热闹的春节
5.4万阅读 -
热闹的春节
6万阅读 -
热闹的春节
6.9万阅读 -
热闹的春节
5.3万阅读 -
热闹的春节
6.4万阅读 -
热闹的春节
6.7万阅读 -
难忘的春节
5.7万阅读 -
难忘的春节
5.7万阅读 -
难忘的春节
5.3万阅读 -
难忘的春节
6万阅读 -
难忘的春节
5.6万阅读 -
难忘的春节
5.4万阅读 -
热闹的春节
6.6万阅读 -
热闹的春节
5.5万阅读 -
热闹的春节
5.1万阅读 -
热闹的春节
5.5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