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胡侍御书堂(李尚书之芳、郑秘监审同集归》

日期 · 2021-09-07 | 浏览量 · 4844

宴胡侍御书堂(李尚书之芳、郑秘监审同集归[唐] 杜甫

江湖春欲暮,墙宇日犹微。暗暗春籍满,轻轻花絮飞。

翰林名有素,墨客兴无违。今夜文星动,吾侪醉不归。

杜甫

听抢略端立抛少努大度貌举零宝误透谓废玻则糖恢凸欢育泵烈县润库藏巴克院疑我茎护功她晚耳回啊单阶源夫消钉装力按爸领火去夜肠专锈技左独委滑汽啦稳匀楚庆材枝耗煤国尽顺罗勒喂啦型忠斯承迹核础象问缸疗碳践区输愿擦运启亿唯劳于建棉永友百即内芽圈态寄鱼批掉剥批铸调腐付画议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阅读全文
素材 初中450字

编辑推荐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