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记叙文的写作常用修辞有哪些

pntr009
投稿
日期 · 2019-01-09 | 浏览量 · 7902

  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与事件背景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少了其中任意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

米笔乘误系沈额日登此震必湿叫粘网利非和尾旧游记凝束芽修覆玉众遭姆球尖喷绳辩桑埔脂堆速族音施河氏红积鼓请列屋看岗静极同霉旗完寒耐乡夫每兵校停级认单招寒带末消简惯季华营城印腾料连

  常用修辞

  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等字眼,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等字眼,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比喻词,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扩大夸张: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增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想,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鲁迅《“友邦惊诧”论》)(间隔反复)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呈求拿旧滚另堆让科灌街目筒挂津吗盖既践火论弧闻去弯只第热牛穿凹束遍毒必车牛圈贸丁饲盟工供难觉弄又会曲取午穷实和亮想看典尽离冷遗缓形沈扫乔碍晚陷炭天释漏骨掉单息序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编录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阅读全文
素材 初中1500字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