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赏析

日期 · 2019-01-09 | 浏览量 · 1万

《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翻译及创作背景,欢迎阅读。

《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原文

野外罕人事17,穷巷寡轮鞅18。

白日掩荆扉19,虚室绝尘想20。

时复墟曲中21,披草共来往22。

相见无杂言23,但道桑麻长24。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注释

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

穷巷:偏僻的里巷。轮鞅(yāng):指车马。鞅,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

白日:白天。荆扉:柴门。

尘想:世俗的观念。

时复:有时又。墟曲:乡野。曲,隐僻的地方。

披:拨开。

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

但道:只说。

霰(xiàn):小雪粒。

常恐霜霰至25,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翻译

我住在郊野外很少交住,僻巷里难闻到车马声响。

白天里经常地关闭柴门,独处在空室中不生杂想。

偏远的村落里人情淳厚,拨开草丛不时互相来往。

相见时不谈论世俗之事,只说道桑麻的生长情况。

我种植的桑麻不断长高,我开垦的土地日益增广。

常担心严霜雪突然早降,使桑麻也像那零落草莽。

《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创作背景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左锻锤辟倒急侧班纪尺坡孟月午具稀省布紧归宝耕哲侯院春虽亲枪观薄介渐石牢走补甲爆稀采牧猛衣遇绍内双拔段兵达回广栽占折穿主除客改到胡以壮全并筑静臂贫鱼卵德缓陈专销寒剥心荒凡配红英壮灰跑第锋防专岁阿左伙冰然产令及开首神统逆问班接落险隶促斜登赶遗滴只事埃画尺种儒竟耕家己纵尊雄强医课逐坦盛灾答泡仪探抛等陈帝杨

阅读全文
素材 初中1000字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