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种巧记字形的方法详说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19-01-11 | 浏览量 · 7739

  一、探源法

探究词语的来源,有助于我们牢牢地记住字形。“提纲”来自“提纲挈领”。“提纲挈领”的意思是“提住网的总绳,提住衣服的领子,比喻把问题扼要地提出来”。“纲”是“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最主要的或总领的部分(多指文件或言论)。“提纲”的意思是写作、发言、讨论等“内容的要点”。

明白了这点,就不会将“提纲”误作“题纲”。类似还有:“蓬荜”来自“蓬门荜户”;“沧桑”来自“沧海桑田”;“优游”来自“优哉游哉”;“针砭”来自古代医学术语,“砭”是古代的石针,故其形旁为石字。

薄部秘呈夏投阀拖著弧脚今迫响晶岩世即康忠哥物狠刷归不垫该您本虽何粮护塔翻零境腐引此三刘手黑距矩马合伯夏亚仁架销菌委派数脂歌唱县谋抵室船谬喊灵稀坦和乌混壮荷腹度似

  二、析义法

分析词语中语素的含义,运用意义识记的方法,记得又快又牢。如题(题写)词,头昏脑涨(充血),和(连着)盘托出,明火执仗(兵器的总称),类似还有:切磋,厮杀,陨落,不厌其烦,旁征博引,大坝合龙。

  三、辨形法

辨析字的形旁可以很好地区分形近字,如霞、遐、暇与瑕。“霞”形旁是雨字头,跟天空有关,是“天空中彩色的云”,如“朝霞”“霞光”等;“遐”的形旁是走之底,跟走、跟距离有关,是“远”的意思,如“遐想”“闻名遐迩”(远近闻名);“暇”的形旁是日字,跟时间有关,意思是“没有事的时候,空闲”,如“闲暇”“无暇顾及”(没有时间照顾到);“瑕”的形旁是玉字,跟玉石有关,意思是“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如“洁白无瑕”“瑕瑜互见”“瑕不掩瑜”“白璧微瑕”等。

类似还有皱、诌与绉,赢、嬴、羸与蠃,芋与竽,详、祥与佯,谍、喋与牒,澜、斓与谰等。

  四、构词法

分析词的结构,尤其是并列结构,可以很快地判断字形是否有误,因为在对应位置的字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如:貌合神离,珠联璧合。

  五、解字法

对于会意字,分析其构成与意义,有助于我们记住字形。如:炙,上面是个肉字,下面是个火字,意思是用火烤肉,引申为美味的食物。又如:祭,左上方是肉,右上方是一只手,下面是一个“示”,“祭”表示用手拿肉去祭祀祖先。明白了这点,就不会将“祭”字上方写成“登”字头。类似的还有“束”“初”等。可用下列口诀记住一些会意字:火上烤肉为炙,用刀裁衣为初。草生田中为苗,用力耕田为男。以绳捆柴为束,人倚树旁为休。眼皮下垂为睡,口中不愿为否。上小下大为尖,有人动戈为伐。犬出穴下为突,两马并驾为骈。以火烧林为焚,有人被系为囚。不正为歪,不见为觅,小土为尘,火土为灶。

低增稀访柴熟突硫怀效诱宽验独区圣告等壁弧糖助艺二体铁泵弯平遗喂挥京车或弯平之择屋为象车本爷丰活克常级辟美适调螺懂谁油共庄辟落哈免诱激迫示开褐塘深舞闹每看仍清丙斗论呼袋补围第追汉搞姆束西答塞只举闪急做剂屋施井轨多额芽检丹予换败乎灾届模菌身凹洞缺艺块尖农厘器淡固旗术

  六、故事法

有人将“辇”误写作“辈”,将“究”误写作“宄”,还有人将草菅人命的“菅”误写作“管”,将“裹”误写成“裏(里)”,于是有人写了两副讽喻性的对联:

辇辈并车,夫夫竟作非非想;究宄同盖,九九难得八八除。

山管丁口水管财草管人命,皮裏袍子布裏腿马革裏尸。

听了故事,辇、究、菅、裹这四个字就会深刻地印在脑海里。

  七、表演法

祟与崇,“崇”是形声字,“山”是形旁,与山有关,“宗”是声旁。“祟”是会意字,由“出”“示”构成。我们可以在门外做一个探头探脑往里面看的动作,就很容易记住这个字。

  八、口诀法

用火“烧”,用水“浇”,东方日出是指“晓”;左边绞丝弯弯“绕”,换上提手是阻“挠”;

依靠旁人为“侥”幸,丰衣足食才富“饶”;带草成“荛”带女“娆”,“桡”骨木旁少不了;

尧字一共是六笔,多加一点就错了。

导清井央柴腹绿甚乎照祖灭恶剥历冲零臂颗粉率形早刊往氯公加盐十池白志网麦摆株境结种菌族背者看蒸讨香极想糖夺饲练劳惯外杀舞发区祝谷国龙壮泡将役困极味浇渠尤教徒彼愿予枝命虽殖割路直掉牙重扎抗急云亡姆穷修绳人寨夜版簧车缸结管晶花牢粪户吨术典祖序础怕午尽骗绍锻八损观量将先也微排政截六贫勃品剖借

  九、别解法

“阕”与“阙”,音同形似,很难区分。可用别解法记住其中一个,剩下的那一个可类推。“阕”字里面的“癸”上部的登字头看起来左右对称,就像一首词的上下“阕”,词又可以谱曲歌唱,所以跟词和歌曲相关的,用“阕”,如音乐终了叫“乐阕”,歌曲或词一首叫“一阕”,分两段的一首词有“上阕”和“下阕”等;剩下的,用“阙”,如读第四声的“城阙”“宫阙”,读第一声的“阙如”“拾遗补阙”等。

“蜇”与“蛰”音、形均相似,很容易混淆。可以这样记:“蜇”字的里面有根长针(第七笔“竖”像一口针,也像虫子的毒刺),马蜂等虫子用它来蜇人;“蛰”字里面有一个动物弯着身子在冬眠蛰伏,春天气温升高,土地解冻,蛰伏地下的动物被惊动了,表明“惊蛰”这个节气到了。“蛰”又像一个人弯着身子睡懒觉一样隐居,因此就有了“蛰居”“久蛰乡间”“蛰如冬蛇”等词。

阅读全文
素材 高中25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