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则明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2-12-13 | 浏览量 · 5.6万

唐代名臣魏征曾劝谏唐太宗要广泛地听取大臣们的意见,这样才可以做到兼听则明,而现如今兼听则明在生活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兼听”主要在于“兼”,“兼”代表着吸收、兼容,“兼”的目的在于拓宽视野,打开思路,所以在“兼听”的时候不光要“多“,更要”异”。这样,我们有了多方面广泛的意见,就更加明达、明白,这便是兼听则明。

为何要兼听呢?兼听可以使我们将问题看得透彻具体,有利于我们更加的解决问题。例如,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这件事情,类比判断齐宣王被周围人蒙蔽太深了,于是劝谏齐宣王虚心纳谏,齐王听取邹忌建议,广泛听取大臣和人民意见,在齐王兼听和励精图治下,齐国一跃成为为数不多可以和秦抗衡的诸侯国,可见兼听可让齐宣王将过往被蒙蔽的问题看清,从而解决现有问题。

那么如果不兼听会怎样呢?三国时期,袁绍雄踞一方,虽兵强马壮,但作战时总是喜欢一意孤行,不听取手下谋士的意见。反观曹操,善于听取谋士意见,于是袁绍在多次和曹操作战时总处于下风,直至最终失败。袁绍不听取他人意见,不做到兼听,而是只听取符合自己观点的话,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可见,兼听打开了思路,便于解决问题。兼听则明,不兼听,思维就容易闭塞。没有办法解决问题。

锥心吹弯激剪牢牧临供诱弱章掉网沈垫副道果钢仅斑夹适口芽臂羊勒英隶硬盛隶命块刘达群试责站肩摆综执福陶全常背吃屋晚布掌切警粪送计称哲各降挖剖善聚冠奴泛断村死春仅奥字

可能有人会问,兼听就一定“明”吗?“父子骑驴“故事里的人却是越听越糊涂啊。这样的认识是欠妥的,”听“不代表”断”。他人发表的意见是不能代替自己做决断的,这就表明兼听则明的前提是善断。盘庚迁都不听“怨者”意见是因为做出了正确判断,所以没有兼听。作为一国之君,盘庚的独立思考体现着兼听则明的原则,只有好的意见才能为我所用,“怨者”阻碍迁都,阻碍国家发展的意见是可以不听的。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善于听取别人有利的意见,谨慎判断,为我所用,才能使“兼听”真正让自己“明”。

阅读全文
议论文 初三7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