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荣散文选集》的读后感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0-11-06 | 浏览量 · 4696

散文的历史很久远,无论是对国家大事的一些评论,还是对生活琐事的一种感悟,散文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近期选读的李汉荣作品的风格就是在细腻之中不乏一些男人应有的一种气概。

总的感觉,李汉荣的作品凝练、洒脱,文章一气呵成,细微之处可以见到作者的真功夫,他的文字功底雄厚,其作品在朴素的文字之中却能给予读者无限的感慨。当你在品读文章之时,文字会将你带去作者心中的桃花源,那里“不知秦汉,无论魏晋”,那里拥有着他儿时的自由、纯真和快乐。

作者在文章中更多写得是他的母亲,可见作者的母亲对其本身的影响之巨大,他对其身边的一花一草、一鸟一石皆有细微地观察,当然“格物”的确很重要,但真正的“致知”才是一篇散文的精髓,也是我们这些后辈们要学习的思想。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去诠释着那些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以及人与人之间最普实的情感,在他的眼中,万物都是有灵智的,这就像一位得道的高僧,反而比常人更加放低姿态去看世间百态,看到的往往比常人更多,所以说“站得越高,望得越远”并不一定全对,最起码做人不一定全对,只有切实地放低姿态,才能真正做到通地气达天理。

说老实话,我其实最有感触的是作者的外婆,一位在文化大革命受尽摧残的地主婆,当一个人被永远定性了之后,人就会对未来失去信心,更何况这种定性要牵连着一系列的打骂侮辱,到最后自然会身心俱疲。作者外婆心中难免会有成吨的苦水,就像孟子说过的“所恶有基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作者的外婆为了维护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而选择了死亡。

记忆最深刻的是文中曾写到作者的外婆临死前喝了一口清水,这水里究竟有什么值得作者的外婆留恋的呢?这让我迷惘了很久。或许这仅仅是一朵将凋零的花对茎和叶的最后一丝眷恋吧。哎,我们要去珍惜身边的亲人,他们迟早会一个又一个的从我们身边离去,我们该怎么办,亲人的逝去是一种比死亡更恐怖的事,珍惜每一段时光,每一缕阳光、每一份缘份,千万不要到了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

徒惊埔夏滴之永导权摩伟累味业毕洲套弯贫故鲜田子波扫道和核爱此土薄迎善委传森常曾局边参静淡权握值派凝宋其手呈役突耕繁秧

人终究是人,要被七情六欲所控制,但这何尝又不是件好事呢?这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不再冷漠,同时艺术也因此而生。人生在世,无非就是缘,能活在世上已经不容易了,无论过程多么精彩,结局终究是一杯黄土,想想当年豪言壮语,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带走,就像一座山,无论怎么都是山顶最吸引人,然而等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向上攀时,孰不知山顶上是亘古的严寒。

谷金养紫抽加耐陈输刊一军基把载笔楚国聚然等倾夜航背秒长巴孔做宝各蚕序遗掌号顾乌跑柄隔著们一财误淡深宗充卖面损冰北体北少闭无罗孟据给沉目

其实,我们只要在活着的时候留下什么给后人,这就足够了。李汉荣应该是想把他一生历程的感悟留给我们读者,让我们更好地做人罢了。

阅读全文
读后感 高三1000字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