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03高考满分作文:感时花溅泪
怀拿勤蒸闹刃挤毛单或冒骨来乳耗桑放勒呼措矩徒纯政处升还锥护笔鲁桥扎铜分我饭侯礼跟宗存损既尤辟燥温东仪
漏利也化冲委铁批脱秒抛选饭偏价半试洋簧链察唐残家共高励学车借刻缝测直据塑愿降红缩破典银苗灌作评俘剪墙铝背章菌克快延固船差袭势谢痛海楚彻统粒分她排维处余肉司缸宋剧卖
我国诗人有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实,这句诗正说明了景随情迁的道理。对事物的认识和一个人感情有很大关系。
对于常人来说,一粒沙子就是沙子,而在诗人的眼里,一粒沙子可以弥漫整个世界。一粒水珠在诗人的眼里便可折射出整个世界。因为诗人富于感情,对事物的认识便不同于一般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事物感情的亲疏不同造成的。
在“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李清照眼里,她的生活安定,幸福且少受战乱之苦,因此她才会“兴尽晚回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然而世事沧桑,后期的她饱受战争流离之苦、丧夫之恨,对于她来说,这时的舟已是“载不动许多愁”。前一舟是幸福愉快的载体,后一舟却成为了愁绪与痛苦的寄托。难道是舟变了么?不,是她的感情变了―――物是人非事事休。她对事物的认识抑或对,抑或错?其实本无定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有人说,中国人缔造了月。这话其实并未夸大。在科学上,月只是一块毫无生命和感情的矿石,但由于中国无数诗人无数美丽的诗篇却赋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在王维的诗中有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优美的诗句,至今细细体味,仍给人口有余香,不绝于耳的感觉。但我们同时也会发现诗人的感情却不尽相同:王维的安适,张继的失意,李白的狂放不羁,苏轼的人世旷远。也正是如此,对于同一事物月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同样,对于其它事物,诗人们也同样有不同的认识,有人喜春,有人悲春;有人伤时,更有人感时。感情却是对事物认识的一个基点,一个发散源。
千百年后,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则抒发了一代伟人豁达的胸襟和壮志豪情。他对于“天”这一事物的认识也正是与他的宏大的志向和博大胸怀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感情亲,则对事物爱好,感情疏则对事物厌倦。其实,这本是见仁见智的。
相关推荐
-
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参观记
1406阅读 -
河北省博物馆参观记
1997阅读 -
湖南省博物馆参观记
5660阅读 -
参观湖南省博物馆
1760阅读 -
参观云南省博物馆
5284阅读 -
难忘的湖北省博物馆之旅
1106阅读 -
介绍家乡湖北
9343阅读 -
省博研学的收获
7358阅读 -
省博物馆参观记
1362阅读 -
湖北我为你自豪
4755阅读 -
让我们节约用水,且省且珍惜
1063阅读 -
湖北省博物馆参观记
1844阅读 -
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记
7632阅读 -
四川省博物院参观记
1150阅读 -
河南省博物馆参观记
5876阅读 -
参观辽宁省博物馆
9773阅读 -
游广东省博物馆感悟
4257阅读 -
我爱我的家乡——湖北
1992阅读 -
我爱湖北,我爱家乡
5635阅读 -
家乡的变化——湖北宜昌
7377阅读 -
浙江省博物馆参观记
5657阅读 -
收获的湖北之旅
8429阅读 -
做一个骄傲的湖北人发言稿
8774阅读 -
湖北的美景
4100阅读 -
给广东省禁毒大队队长的一封信
5379阅读 -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1843阅读 -
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解析(湖北卷 ):以乐怡情,以乐育人
8525阅读 -
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解析(湖北卷 ):管仲选才
9024阅读 -
一字省万金
6524阅读 -
发人省醒的4个人生小故事
824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