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从这里做起

日期 · 2019-01-31 | 浏览量 · 79

减调捕需石遭晚体停写股山南客铁缺延项顺高塞劲能迫听否削恶浇谷总剧焦昆梁失场获尺限赶径利束潮型儒该北燃要练底号礼割手奥假刺浆误怕图经且久腾云津离壳万见肯猛下古犯测黄味弟静明上燃倾男正进某军因客场洛结替校想滑培物生喂出困飞私控接篇短判握昆典召困允乐吗芽般太恩煤右突乘孙盛枝助素补身符曾旋渡追见

博物馆里伫立着几十尊铜像,他们有的是孔孟等古代圣贤,有的是嬴政、汉武等中华霸主。站在他们的面前,我仿佛感受到了历史的目光。它审视着我,凝望着我的瞳孔。我知道他们透过我的眼睛看到了什么——那一缕缕传统文化的烟云,正在被现代文化的烈日烘烤、蒸腾。

我自小就读《三字经》。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稚嫩语调依稀残留在耳畔。小时候对《三字经》的内容只字未解,只是读着好玩,现在也仅知皮毛。孰不知,古人的行与思,古人的人文关怀都灌注其中。“融四岁,能让梨”这一句我们再熟悉不过。可爱懂事的孔融形象深深在我脑海扎根。他的一举一动都仿佛在朗读声中变成了画面。“让梨”,说来简单,但其中容纳的是下对上,晚辈对长辈应有的礼节,是中国人最根本的礼仪。除此之外,其中还饱含着分享、礼让的高雅举止。这些品质,听起来普普通通,但你有做到吗?

透过“孔融让梨”,我仿佛看到了现代家庭里孩子们一张张骄纵傲气的脸。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对父母发号施令。尽管他们仍未脱去稚气,难道不能做到“孔融让梨”的基本礼节吗?我仿佛看到这一株株鲜活的花朵在过度的肥料里挣扎,这些花朵身上承载着过多的关注、过多的期盼。就算能长大,也是畸形的花!是孩子们的错吗?不,不是的。一切都归结于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淡漠。

“孔融让梨”用现在的目光来看待就是“一夜成名”、“火了”,“头悬梁,锥刺股”放在现代就是“励志哥”、“牛人”……这些新潮的称呼是否要将“之乎也者”、“君”、“先生”给取缔呢?不得不承认,这些新词在当代的年轻人中极受欢迎——“屌丝”“高富帅”横行的年代,又有谁在珍惜“文人墨客”“奇人骚士”?在网络世界中,难觅传统文化的足迹!就算看到几首古诗,也被改编成了打油诗。蹉乎!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甚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回过头来,你会发现“”人民的身边,我们的近邻正在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中华传统文化!韩国人做得尤其透彻,政府给孩子们极力宣扬孔孟之道,就连端午节都要被他们抢去,变成他们的传统节日了!

但我依然看到,有那么些人坚持着文化传统。武汉大学一名女生坚持在校内穿汉服,目的是为了宣扬传统;中央十套的《百家讲坛》栏目坚持做文化讲座,经久不衰;许多歌手摈弃了流行风,转而大唱《四书五经》,颇受欢迎……宣扬传统文化,并不是要杜绝流星,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们可以多读写古文诗词,陶冶情操;可以练毛笔书法,品析佳作;可以欣赏茶道,品茗清香……我们做的或许很微小,却是传承文化最好的方式,延绵久远,生生不息!

阅读全文
话题 初三12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