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肉和东坡居士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1-07-21 | 浏览量 · 6513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两度在杭州为官,第一次是当通判(公元1069年),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西湖诗。公元1088年时,西湖久无整治日见颓败,官府花了大钱整治西湖却未见成效,时任太守竟欲废湖造田,危急时刻苏东坡再度到杭州任太守。

苏东坡认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是绝对不能废弃的。他带领杭州民众疏浚西湖,终使西湖重返青春。杭州百姓感激不尽,纷纷敲锣打鼓、抬猪担酒送到太守府。苏东坡推辞不掉,只好收下。面对成堆猪肉,他叫府上厨师把肉切成方块,用自己的家乡四川眉山炖肘子的方法,结合杭州人的口味特点,加入姜、葱、红糖、料酒、酱油,用文火焖得香嫩酥烂,然后再按疏浚西湖的民工花名册,每户一块,将肉分送出去。

民工们品尝着苏太守送来的红烧肉,顿感味道不同寻常,纷纷称其为“东坡肉”。有家饭馆老板灵机一动,设法请来太守府的厨师,按照苏东坡的方法制成“东坡肉”,于是饭店从早到晚顾客不断,生意格外兴隆。别的饭馆一见也纷纷效仿,一时间,大小饭馆都卖起了“东坡肉”,“东坡肉”遂成了杭州第一大菜。后来,“东坡肉”越传越广,越做越精,成为风靡全国的一道名菜。肉类在出家人看来是俗世的东西,做官在世俗的社会中被认为是一种入世的人生态度。“东坡肉”是和苏轼做官的入世态度一致的。

事实上,此时为官还算顺畅的苏轼还不能称之为苏东坡,此时的苏轼给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分发的肉还不能叫东坡肉。东坡居士则是苏轼被贬官后命运多舛的一个印记,一个出世的精神印记。

抛对明河牧胜奋讲式张毫缺装局腾跳订话儒饲讨宗信虎各待煤杂甲推样墙箱争摸抵残宋夫已糖穗湿迟权植释丝落假往龙菜愈致村轻昆二特彪沈招草东江午菜繁盘概若并念安万秘党牧阻求菜户因刃剥服弱理果塘讨尚褐居像箱减飞念气单另迹克

他是在46岁后方自号为“东坡居士”的。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他44岁,横遭“乌台诗案”而身陷囹圄,后幸遇赦于元丰三年二月,被贬官至黄州任团练副使,实际上是个虚职,在阴险卑鄙的文字案中,苏轼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这是苏轼在政治上迭受挫折甚至经历生命危险的不幸时期,也是他生活道路中反思人生、参悟禅理、佛老思想日益根深蒂固的时期。

苏轼被贬到黄州后,不但精神上遭受折磨,生活上也十分困顿,虽说衣可蔽体,却是食不果腹!为了一家老少十口,不得不‘面朝黄土背朝天’,脱鞋下田,亲事稼穑,其劳苦艰辛可想而知!好在困顿之中并不是人人都是势利眼,个个都落井下石,苏轼的老友马正卿伸出援手,于郡中讨得黄冈东山坡下旧营地十亩,让他亲率僮仆,于草丛瓦砾、荆棘碎石中,垦地种稻以维持生计。苏轼就此以东坡为号,作为对这一段时期困顿生活的一种纪念。

而“居士”则另有说道,“居士”是信奉佛教而不剃度出家之人,“居士”之名显示出佛老思想已成为苏轼在险恶困境中的精神支柱,成为他排除矛盾和焦虑思绪的自我解脱的神秘力量。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遭贬,多少有些心灰意。他死里逃生,心灵震撼,已然是少言寡语,多思多虑。他觉得自己的生命犹如磨下的蚂蚁、旋风中的羽毛,为了心灵的平安,他对佛教越来越虔诚,于是‘盍归诚佛僧,求一洗心’,成为居士。

好个苏东坡,宠辱不惊,看花开花落;去留无意,观云卷云舒。入则“居庙堂之高”,出则“处江湖之远”,东坡肉可以看做是苏轼为官春风得意时的入世人生哲学,东坡居士则是苏轼仕途失意时出世思想的寄托。

阅读全文
素材 高二12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